合肥市滁州路小學孫存會老師:教學工作要需要「三鏡」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兼班主任,語文教研組長,她已經在教育行業奉獻了21個年頭,她就是滁州路小學的孫存會老師,合肥市滁州路小學一級教師;瑤海區骨幹教師;瑤海區校本先進個人;安徽省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課堂上,她播種智慧和希望;家庭生活裡,她是位嚴格的母親。她默默付出、不求回報,談及節日有何願望,她自豪地說道:“我希望我能培養出我崇拜的學生,回首21年的教育之路,我無怨無悔,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全身心的付出,有他們的一路陪伴,我感到很幸福!”

合肥市滁州路小學孫存會老師:教學工作要需要“三鏡”

鏡子也有大作用

孫存會老師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在班級管理中,她注重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輕鬆快樂的生活、學習氛圍,滲透愛和尊重的情感體驗。

她分享了自己“三個鏡”的教育理念: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使老師成為學生的“放大鏡”。瞭解學生、熱愛學生、鼓勵學生。老師應該用“放大鏡”去放大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她始終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創造奇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老師會等待每個孩子最美的綻放。

其次是顯微鏡,每天上課會面對個性不同的孩子,作為班主任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縝密的分析能力,善於發現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個性行為跡象。因此,班主任必須有“顯微鏡”意識,悉心觀察,樹立榜樣,因勢利導,曲突悉薪!

對於學生在學習、紀律、生活等方面的缺點,哪怕微不足道,作為班主任都應該善於用“反光鏡”意識捕捉和搜索,及時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影響,不失時機地用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如此而來,既是對學生本人的再接再厲,又對其他同學的行為起到導向作用。

孫存會老師說:“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三鏡”意識始終是我管理班級的基本原則,並深受學生的喜歡,教學工作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希望在以後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我還能不斷創新,不斷完善!”

孫存會老師將這種方法用在教學中,她所帶班級在各項活動中表現優異,曾榮獲合肥市“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她積極參加各級科研課題研究,教學論文多次榮獲全國、省、市一、二等獎,其中《例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與練習的設計》獲全國教育系統教育教學成果大的《我合作 我快樂》一課獲得與會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悠悠傳承母親情

談及選擇成為一名教師的初衷,孫存會老師表示是因為從小受到母親的薰陶,想彌補母親沒有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遺憾。

提起自己剛當上老師那年,孫存會老師陷入了回憶之中,“21年前,我那剛剛畢業,在農村任教時教學條件極其之惡劣,我帶的第一批學生中有個孩子讓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父親殘疾,家庭十分困難,我瞭解這個情況後,一直照顧著這個孩子,經常去他家家訪,他就像我的弟弟一樣,我陪伴著他不斷成長。現在他非常優秀,已經定居在上海,每年都會回來看望我,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開心。”

在生活中,孫存雲身兼老師、妻子、母親、女兒等多重身份,工作與家庭齊頭並進。對於教育自己的女兒,孫存會老師表示自己會要求更加嚴厲,這不免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是,孫老師有自己的方法,週末會帶著孩子外出放鬆,休息充足後再努力學習會事半功倍。她始終堅信:生命因閱讀而幸福,教育因執著而精彩!

金獎銀獎都比不上學生們的誇獎

孫存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付出是不求回報的,她說道:“我給予學生一滴水,他們就會回饋我愛的海洋。比如有時學生遞給我的一杯水、一顆潤喉糖,這些小細節都讓我很感動,這意味著孩子們能理解我的辛苦。”

師生間的親密無間是孫老師作為一名教師的最大驕傲,學生畢業後的一個電話、一條短信都會讓她很歡喜,甚至很多學生結婚時也都會通知她,把她當成家人一樣來看待,讓她覺得非常高興。(陳廣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