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有這麼兩個字,看起來似乎一點兒交集都沒有,但仔細打量卻覺得有種“他倆是不是走錯了片場”的感覺。

“射”,我們常用的意思多為“用推力或彈力送出”,比如說“射箭”、“射擊”等,但“射”分開來看,是“身”和“寸”的合體,像是在簡單粗暴地表達“身高一共就一寸,你不是矮是什麼?!”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而說到“矮”這個字,童話裡七個小矮人就形象地說明了身高共一寸……但是拆開看“矮”這個字,“矢”的意思是“箭”,而“委”作為名詞,可表示“河流匯集的地方”。一個是箭,一個是彙集的地方,聽起來才應該是“射”這個意思……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這兩個字按照現在的結構拆開來看,彷彿都是最懂彼此的那個存在,但它們為什麼不乖巧地各司其職,反而代替了彼此的位置呢?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其實在最一開始,“射”和“矮”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這是“矮”的篆文形式: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字典中對“矮”的解釋為:

形聲字,短人也。從矢委聲。

古代常常用箭矢來測量長短,或是器物是不是直的,因此“矢”作為表意義的形旁,有“標尺、尺度”的意思;而體現聲音的聲旁“委”,同時對字的意義也做了點兒貢獻。

“委”這個字由“禾”和“女”組成,本意是“莊稼植株長得比較矮小”(非要把成年男子比喻正常的話,像個姑娘一樣的身高當然就算“矮小”),後來就表示身材矮小。比如我們常說的“委託”,就是委託者自謙的說法,把自己比做弱者,自稱“身材小一號”。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於是,“矢”與“委”湊在一起,就變成了“身高矮小,低於標準”。古代還有另一種寫法“躷”,這個彷彿就更直白了……

至於為什麼本就是指示聲音的聲旁“委”,跟“矮”也不是一樣的發音,那就得考慮漢語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好多語音已經轉變的緣故了。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而看起來並不高的“射”字,在最一開始時,長這樣: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在《說文解字》中,對“射”的解釋是:

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從矢從身。射,篆文從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也就是說,“射”本意就是“箭矢從身邊的弓弩發出,而命中遠處的目標”,所以字形採用了“矢、身”

,因此“射”曾經也長這樣: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甲骨文裡,“射”無比生動地畫出來“箭在弦上,正要發射”,到了金文,弓箭後面又多了隻手。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再後來到小篆,弓箭慢慢就變成了“身”,而後面的手變成了“寸”,既表示“尺度”又表示“手”。“射”的意義也就變成了“用手把握尺度,射中敵人的身體”。(畢竟在那個年代,一打仗就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所以,“矮”並不是箭頭彙集地,而是身高不標準;“射”也不是身高共一寸,而是手把著射精準。這麼有迷惑性的漢字,小編不僅感到委屈,想當年寫十遍八遍的記不住,怪我們麼……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身”高一“寸”就是“矮”……那“射”又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