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字詩」和「三句半」: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十七字詩”又稱“吊腳詩”、“翹腳詩”,全詩四句,前三句均為五字,末句為兩字,共十七字。從內容上看,十七字詩是亦莊亦諧的結合,前三句多是莊重的內容,後一句多是詼諧風趣的調侃;從形式上看,它是整齊與錯落的統一,前三句每句三頓,合轍押韻、通俗流暢,後一句跌落而為一頓,在節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語言的音樂美。

十七字詩不僅保持了一般詩歌的概括性、抒情性和音樂性,又往往在協調中增加不協調的成分,增加了趣味性、通俗性,構思巧妙,尤其是最後二字,結構突兀,極盡詼諧幽默之能事,頗具“畫龍點睛”之妙。所以,十七字詩“雖為小道,亦有可觀焉”,為廣大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後來,這種變體詩最終發展成為一種民間曲藝形式,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三句半”。後人一般把十七字的“三句半”叫十七字詩,把不是十七字的“三句半”叫瘸腿詩。

“十七字詩”和“三句半”: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從現存資料來看,流傳最早的十七字詩是南宋時無名氏作《臨安十七字詩》:

駕幸景靈宮,諸生盡鞠躬;烏頭身上白,米蟲。

《西湖遊覽志餘》記載了這首詩,並交代了寫作背景:“車駕飧(祭獻)景靈宮,太學、武學、宗學諸生,俱在禮部前迎駕。臨安府有人作十七詩。蓋譏其襆頭襴服,歲糜廩祿,不得出身,年年迎駕耳。”其意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大宋皇帝崇奉道教,常駕臨景靈宮祭神,屆時都要太學、宗學、武學生員身著制服,立在禮部衙前恭迎。這些生員大多沒有真才實學,只會“盡鞠躬”,都是混飯吃的主兒。

最後的一句“米蟲”,極為詼諧,十分形象地嘲諷了這些尸位素餐的生員們。

“十七字詩”和“三句半”: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同為諷喻性的十七字詩,還有這麼一首上乘之作:元朝末年,張士誠佔領江浙後,自封吳王,任胞弟張士信為相。士信與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狼狽為奸,凌虐百姓。明朝建立後,把他們治成死罪、梟首示眾,民眾無不拍手稱快。有人作了首詩:

張王做事業,專用黃菜葉;一夜西風起,乾癟。

還有一些十七字詩旨在娛人娛己,體現生活情趣。如:某文士一日在朋友家閒聊,忽報友妻生一女孩,全家甚喜,文士為表示慶賀,當即作詩一首。詩道:“全家喜洋洋,太太生兒郎。”吟至此,眾人大惑不解,以為文士弄錯了,把生女錯為生男了,大家驚奇而望之,而文士不多辯,繼續吟道:“掰開兩腿看,象娘!”眾人大悟,笑之。

十七字詩應對起來,更是別有風味。據明馮夢龍《廣笑府》記載:

“十七字詩”和“三句半”: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潘生赴京應舉,途中下榻一酒店。酒店女主人姓陸,作了一首十七字詩贈送潘生:

秀才本姓潘,應選赴長安;一舉登高第,做官。

儒生聽後,亦作十七字詩一首答到:

佳人本姓陸,美質無瑕玉;念我客窗寒,同宿。

一老人聽後,恐此二人苟合有悖綱常與律法,於是也以一首十七字詩好心勸免:

潘郎與陸嫂,無事尋煩惱;若還到官府,不好。

歷史上的十七字詩在坊間十分盛行,曾出現過許多好作品,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多。這種風趣幽默的詩體,非常受民間歡迎,極大地娛樂了當時處在社會基層的老百姓,使他們在辛苦勞作之餘能得以輕鬆。劉繼興認為,史上最精彩的的一組十七字詩,產生在明朝正德年間,現錄之以饗各位看官:

“十七字詩”和“三句半”: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有一人好作十七字詩,且才思敏捷,觸目成詠。時徽郡天大旱,太守不思興修水利,卻率人下跪祈雨,連求幾天,仍是晴空萬里。這個人便作十七字詩嘲之:

 “太守求雨澤,萬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見月。”

太守得知後大怒,馬上派人把他捕至衙門,說:“聽說你善作十七字詩,好!我現在就罰你以我的別號‘西坡’當堂題寫一首十七字詩,若寫得好,就放你回家。否則,要用大刑。”話音未落,其人已出口詠道:

 “昔人有東坡,今人有西坡;若將二人較,差多!”

太守聽後,勃然大怒,將其重責十八大板。沒想到,板子還未打完,其人又詩興大發,吟詩一首:

 “作詩十七字,被責一十八;若上萬言書,打殺。”

“十七字詩”和“三句半”: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太守聽後,真是哭笑不得,最終以誹謗、侮辱朝廷命官罪將其發配鄖陽充軍。其人的舅父聞訊趕來給其送行。甥舅相見,抱頭痛哭。其人觸景生情,又作詩一首:

 “發配到鄖陽,見舅如見娘;兩人齊下淚,三行!”

原來這個人的舅舅一目失明。

來到發配之地,鄖陽縣令聽說他是個作詩奇才,想見識見識,令他吟詩一首。這時縣令的太太剛好從後堂走過,這個人見縣太爺婦人雖然頗有幾分姿色,但卻是一雙大腳,便即興吟道:

 “環佩響叮噹,夫人下畫堂。金蓮三寸小,橫量。”

縣太爺聽後,哭笑不得,心中惱怒,但又不好發作。

明人馮夢龍撰《古今譚概》、郎瑛撰《七修類稿》和清人褚人獲撰《堅瓠集》、獨逸窩退士撰《笑笑錄》等筆記小說中都記載了這一則十七字詩故事,其情節、文字大同小異。

“十七字詩”和“三句半”: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