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不斷!專家媒體齊發言力撐

6月中下旬,在唐小僧等明星平臺出事之後,互聯網金融行業儼然進入“爆雷潮”。互聯網金融是否已經不能投了呢?還是讓我們聽一聽專家與權威媒體的聲音。

新華社評互聯網金融:不能因短時間內出現的問題就一味地否認

7月6日,新華社發表文章《“爆雷潮”之後,P2P行業將走向何方?》,關注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爆雷潮。文章指出,平臺自融、發放假標劣標、缺乏自主造血能力……在已經“觸雷”的平臺中,幾乎都能找到相似原因。

爆雷不斷!專家媒體齊發言力撐

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動盪,新華社文章還表示,“短時間內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壞事,這是行業進行自我淨化的一個正常階段。”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也在文章中表示:“優勝劣汰是所有行業發展所遵循的規律,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出現的問題就一味地否認它。”

在行業不斷吐故納新之後,迎接投資人的將是更加健康開放的投資環境。在雷潮之下,以第三方平臺為代表的合規平臺也將迎來“春天”。

郎鹹平為互聯網金融平臺正名:會跑的人都不是P2P

針對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捲款跑路等不良現象,郎鹹平曾經表示,真正的P2P是不會跑路的,跑路的都不是P2P平臺。問題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有跑路和詐騙兩方面,它們基本上都不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因為,主要是做互聯網金融的,平臺上的錢都必須由第三方資金託管(現在為銀行存管),就像炒股一樣,平臺只是一箇中介,錢進不了平臺的賬號,因此它就無從跑路,無從詐騙。

爆雷不斷!專家媒體齊發言力撐

爆雷不斷!專家媒體齊發言力撐

銀行存管已經成為了合規備案的硬性指標,然而,至今還是有一半的平臺仍未落實銀行存管,投資人在選擇平臺的時候,最好選擇已經完成銀行存管系統的平臺。關於銀行存管的知識普及,可瀏覽:備案進入倒計時,一半以上平臺仍未落實銀行存管。

央行表態: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近日,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是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爆雷不斷!專家媒體齊發言力撐

第三方創始人甄靜喜先生認為,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爆雷不斷的時候,監管拋出的這樣一則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監管不是要讓這個行業自生自滅,更不會一刀切掉這個行業,只是由於問題太複雜任務太艱鉅,仍需時間來消化。這一方面體現出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表明監管方會更加深入的研究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進行監管上的創新,並根據行業變化不斷修正和完善,更加契合行業特點。

甄靜喜先生最後也表示,動盪不過是暫時的陣痛,大浪淘沙之後,能夠存活下來的都是以第三方平臺為代表的合規平臺,此類平臺也將享受更大的市場份額、低廉的獲客成本與高質量的客戶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