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要想暴利,必須在這個方面下大功夫!

截止目前,我國農產品的註冊商標已達近三百萬件,數量確實不少,農產品的發展勢頭確實很好,但是數量多並不代表每家的產品就能賺大錢,究其原因就是隻有數量沒有品牌!

因此,農產品必須建立自己的品牌,打造眾人皆知的口碑,摒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過時觀念,積極進取深度參與市場營銷,建立大品牌,建立屬於自己農產品的有效、高效生態群!所以,農業品牌建設還存在兩個急需解決的痛點。

  痛點一,在廣泛的農業合作社環境、科學的種養殖管理前提下,農產品質量高,產品好,但是品牌少。例如,獼猴桃產自中國,據記載為李時珍命名。而今我國的獼猴桃資源十分豐富,品種齊全,種類繁多,各式各樣應有盡有。但進口的奇異果論個賣,我國的獼猴桃論斤賣,差別就在於品牌上。好品牌意味著穩定標準化的品質,拿奇異果來說,講究單果的重量、硬度,講究VC含量、酸甜度,符合標準的才叫奇異果,而我們的產品口碑沒有深入人心!

  痛點二,雖然個別農產品有了好品牌,但沒有切實保護好。因為農業品牌不同之處在於,大多品牌具有地理標誌,作為整體呈現在人們面前,稱為區域公用品牌。一些本來具有優勢的公用品牌,由於保護機制不健全,無法持續保持影響力。甚至一些企業躺在公用品牌的傘下“睡大覺”,即便是金字招牌也難免長期被透支。而且我們對品牌保護力度弱,從立法到追責不到位,一些有影響力的品牌常被假冒困擾,“天下大米假五常”就道出了五常大米近年受到大量假冒產品衝擊的現實。

  總體看,當前我國農業還是產品多、品牌少,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地方品牌多國際品牌少。我們有很多特色農產品,糧食、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產量都是世界第一,不少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在國際競爭中始終矮人一頭。一些有傳統出口優勢的農產品,在國際上佔據的也不是高端市場。農業品牌雜而不亮,是我國農業產業大而不強的集中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