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受戒、學戒與持戒

有人認為三歸不是戒,五戒以上才是戒。其實,三歸也是戒,因為戒是禁止的意思,三歸之後,也有三種禁止:

第一、歸依佛,盡形壽不歸依天魔外道。

第二、歸依法,盡形壽不歸依外道邪說。

第三、歸依僧,盡形壽不歸依外道徒眾。

聖嚴法師:受戒、學戒與持戒

所以,歸依三寶的本身就含有一種戒的特質了。

其次,在家人的八關齋戒,即是出家沙彌及沙彌尼所受十戒的上來九戒。由此關口通向出家之道,關閉死生之門,所以稱為八關。另加中午過後不食,稱之為齋,合起來便是八關齋戒。

再說菩薩戒。在中國的近世通行梵網戒本,此一戒本,可以通於四聖六凡(地獄道不能受戒,但也有人認為或可受戒)的一切眾生,所以也不分在家的或出家的。近年,臺灣傳受菩薩戒,僧俗分開,出家人受梵網戒,在家人受《優婆塞戒經》中的六重二十八輕戒。其實,這是尚有討論餘地的;因為,《優婆塞戒經》中明明告訴我們,六重二十八輕戒乃是菩薩戒的根本,並非即是菩薩戒。

照理說,菩薩戒不論在家或出家,都是平等的。

不過,佛法雖講平等,乃是講性體上的平等──立足點上的平等,不是講事相上的平等──沒有老少,沒有尊卑,沒有前後的平等;佛說人皆可以成佛,因為人皆本具佛性,眾生不是諸佛,因其佛性未顯。故在佛教的戒律上也是有等級和層次的,從三歸、五戒,級級增加,層層上升,以三歸為基礎,菩薩比丘為具足;受了三歸戒的人,自然不能達到菩薩比丘戒的戒行,卻沒有一個菩薩比丘是不受三歸戒的。由此可知,三歸僅是引導入門的方便,菩薩比丘才是進入佛門的最後身份。三世諸佛在人間成佛,也都現的比丘相。因此,凡是受了三歸戒的人,應該繼續發心,求受五戒;受了五戒的人,應該再進一步,求受菩薩戒;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如果發心出家,自是功德無量,倘若無法擺脫世緣、無法披剃出家者,也該受持八關齋戒,為生死的牢獄打開一條出離的道路,切不要以為信了佛,歸依了三寶,就是佛子身份的“所作已辦”了。

【捐款項目】

建寺安僧功德殊勝,可為現世父母消災培福,延壽少病,幸福安康,乃至超度七世父母離惡趣苦,得生人天中,福樂無窮。還會感召施主事事安樂,吉祥如意,不逢災逆,心想事成,無有困厄等功德。

寺院祈福迴向!捐款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項目真實,輕鬆籌已認證,阿彌陀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