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最近一部电影非常的火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过,或者也在网上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或者一些观影人的感受,这部电影就是《西虹市首富》。

一夜暴富,是不是每个人的梦想?即使是身家上亿的人也不会拒绝额外的财富,毕竟钱与年龄不一样,没有人嫌钱多,人们只会嫌自己的岁数大。

一夜暴富不仅方式不多,要么运气好中奖(股票、宝藏、彩票),要么继承遗产,而且几率还非常非常低。

这种人人都喜欢幻想的事情,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那么就由电影帮我们解决吧。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西虹市首富》改编自美国电影《布鲁斯的百万横财》,一个衰到极点的屌丝,突然得到一笔巨大的财富,人生从此改变的故事。

年过30还混迹于丙级球队的守门员王多鱼一事无成,对社会来说,他就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彻底的穷屌丝。

一天已经倒霉到喝水都塞牙缝的王多鱼,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他有一个素未谋面的二爷,给他留有300亿的遗产,但他必须通过一个考验——就是在一个月内花光10亿。

花钱,那不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吗。

10亿,去买几个楼盘的房子不就轻松花完了吗?

富豪就是富豪,富豪是不会让他的钱被花得像拉屎一样容易的,会像便秘一样难。

二爷给王多鱼设定了游戏规则:三十天后不许留下一分钱,不许违法犯罪,不许哄抬物价,只能按市场价格买卖,不许破坏有价值的艺术品,只能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不许把这个游戏告诉其他人。

几乎把我第一反应能想到的花大钱方式都堵死了。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如果三十天后,他没有花光10亿,对不起,300亿遗产他一分钱都拿不到。

在影片中,王多鱼为花光10亿不择手段,各种看起来稳赔不赚的投资,最终令他的财富不减反增。

影片看似荒诞,但比起现实生活只是小巫见大巫,至多算是现实的隐喻。

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原因就在于:富者有钱,还会花钱。

很多人看完《西虹市首富》,都会被电影里面荒诞不经的情节所逗乐, 并感叹: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通过观影后,得出的结论却有所不同。电影在看似夸张的情节背后,也隐藏了很多投资理财的道理。

与其说《西虹市首富》是在渲染“有钱是真的能为所欲为”,还不如说《西虹市首富》在告诉你:有钱人为什么更有钱?

不相信?今天就给你好好盘点一下,这部电影里面的“生意经”。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在影片里,王多鱼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合法地花光10亿,所以绞尽脑汁想尽办法都要把这个事情完成。

开始他抱着亏损的预期投了资金,没想到一经上市就畅销各地。

买了一大堆夕阳产业的垃圾股票,没想到就因为他花四千万巨资和投资界大亨拉菲特共进午餐,股民们因而纷纷跟进,结果垃圾股票行情看涨,投资经理在最高点抛售,让他大赚了一个亿。

好友庄强作为他公司的CEO,买下了一大栋烂尾楼,这下总该赔钱了吧?没想到政府在那儿附近规划了一所新学校,烂尾楼摇身一变成了学区房,转手一卖,又给他赚了十个亿。

拼命想要把钱花光,结果钱却越来越多。这也难怪王多鱼在电影里说,钱就好像有繁殖能力一样,越花越多。

被金钱加持了以后,王多鱼每次愚蠢的举动,都被理解出了“深意”。

这种情节看着荒诞不经,但实际上很多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首先说那个“陆游器”。电影里为了加强戏剧冲突,把提出这个想法的人设定为一个精神病人。但回头想想,“陆游器”的这个桥段,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造梦者与风险投资人之间互相成就的案例嘛!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比如“下周回国”贾跃亭,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嘲笑说他确实让乐视“为梦想窒息”了,但当年乐视势不可挡的时候,又有几个人真的质疑过贾老板故事的真实性呢?

更何况,贾即便现在看似落魄,但他的故事依然有人愿意接盘。乐视有了自己的白衣骑士孙宏斌,爱马仕哥更是豪掷67亿港元挽救Faraday Future。

在商业领域,疯子与天才也确实只有一线之隔。

一直以来,贾老板致力于模仿马斯克的路线。只不过马斯克的很多想法,如成立支付公司PayPal、创办火箭公司SpaceX、创办特斯拉、胶囊高铁等等——虽然经常被嘲笑过于天马行空,最终也都被他一一实现了。

反观贾老板,基本还停留在他的PPT上……

甲骨文创始人劳伦斯·埃里森曾表示:“如果我死后要把我所有的钱全部捐掉,那么我绝不会像盖茨那么傻把钱都投入慈善行业,因为这不会改变人类的未来,我会将我的钱全部投给马斯克,让他去探索人类的未来。”

你看,这就是吹牛逼&神经病,与逐梦者&筑梦师的区别。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然后是王多鱼买低价股,跟股神吃饭,结果大赚一笔的桥段。

买低价股这个,类似的典型案例就是“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徐翔当年抄底“黑天鹅”重庆啤酒,在市场一片恐慌的时候果断杀入,短短一个月便获利上亿。

又买低价股又跟股神吃饭,讲的不就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师傅——段永平的故事么。

段永平,一手打造了火遍大江南北的“小霸王学习机”,创立了家喻户晓的“步步高”,在网易股价最低谷的时候果断投资,不仅拯救了网易,更拿到近100倍的投资回报。

2006年,段永平花了62.01万美元,成为第一位与巴菲特进餐的华人,还带上了当时籍籍无名的黄峥。如今,不仅黄峥一跃成为身价百亿美元的富豪,段的嫡系门徒更是分别掌舵了OPPO和vivo,统领中国手机的半壁江山。

巴菲特“神力加持”故事还有两段:2008年,“私募教父”赵丹阳花了211万美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在餐桌上推荐巴菲特关注物美商业,巴菲特出于礼貌说会适当关注。随后,该股因此暴涨,赵丹阳净赚1.3亿港元。

2015年,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花了235万美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吃完之后,公司股票从66块一路涨到125块。后来虽又回落,但朱晔早已成功套现。

对于大户来说,买低价股、蹭股神热度等方式,或许是挖掘个股价值,坚持逆向投资,并通过各种舆论方式来吸引跟投的操盘行为。对于散户来说,跟风名人大佬,抬高股价后大户赚钱套现后离场走人,不过是又一次被割韭菜的经验。

所以,电影不过是对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社会舆论的盲从性,进行了一次根本就不荒诞的原景重现。

中国的股市,其实比电影魔幻多了。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花光这10个亿?王多鱼败家1.0的版本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消费。

吃,荤菜是龙虾,素菜是松茸,饮料是拉菲,不许点主食,龙虾也能把人吃饱。

穿,租最贵的衣服,剪最贵的发型。

住,西虹市最贵的酒店,包场,整整一个月。

行,租一个最豪华的车队。

即使这样努力花钱,他的会计告诉他,照这个速度败家下去,他要等半年才能变成穷光蛋。这可吓坏了王多鱼。

王多鱼进化到败家2.0:投资。专买垃圾股票,投资不切实际的荒谬梦想。谁知道,这些从来不被人看好的项目,全部因为资金的注入而受到人们的追捧,想要赔钱却又小赚了几笔。

这让王多鱼更焦虑了,连做梦都梦见要去把钱扔掉。走投无路的他,终于开启了败家3.0模式。做一个可以让人人参与但他王多鱼稳赔不赚的项目。

此外,王多鱼还顺便实现了几个人生梦想:请大明星到酒店为他们开演唱会,和国内最顶级的恒太队踢一场球。

总之,就像我们曾经发过的誓言一样,“等我有了钱,拉菲我就喝一瓶拉菲,砸一瓶。”,爽!

看《西虹市首富》后,我才发现,花钱的方式实在太多。

花钱是一门学问,而贫困限制了我的想象。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最后是买了一堆烂尾楼,最后因为政府划为学区房而大赚10个亿的情节。拜托,这哪里是电影情节,根本就是现实写照好么!

中国最知名的起家于烂尾楼的地产商,当属佳兆业。1999年,佳兆业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桂芳园”,原来就是深圳布吉的一个烂尾别墅楼盘。

佳兆业接手后,将其规划成开放式主题公园,比周边楼盘更具设计感。2000年9月,桂芳园一期发售时便迅速获得市场强烈反响,佳兆业随后继续加推,一共开发了8期,桂芳园也成为布吉第一个大型社区。

2003年,佳兆业以4亿元人民币将深圳最著名的烂尾楼“子悦台”收入囊中。佳兆业花了两年时间,把这个烂尾十年的建筑重新包装为高档酒店式公寓“佳兆业中心”,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直到现在,佳兆业仍是业内最为知名的“烂尾楼专业户”。除此之外,潘石屹的SOHO中国和李贵斌的光耀东方,也都是业内知名的“烂尾楼专家”。

至于学区房这样的全民话题,都不用再多说啥了。中国楼市的这些段子啊,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想提醒大家:《西虹市首富》不仅是一部爆米花喜剧片,里面也隐藏着很多关于现实社会、关于人生的隐喻。

电影通过荒诞的故事,传达给我们两个道理:

1. 钱本身自带能量和影响力,能量和影响力又生出钱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有网友曾经吐槽王思聪的“成功”投资记录,说如果自己是王思聪,做得只会比他更好。

但事实是,王思聪只有一个。富人之所以越富,因为他们在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之后,就能够利用这些财富和资源做杠杆,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获取更多财富,雪球自然也就越滚越大。

对于富人来说,钱像有繁殖能力一样越用越多。规模效应之下,瞎猫也能频繁撞上死耗子。

2. 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性远大于工资性收入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富人赚到的钱,往往以财产性收入为主,也就是“钱生钱”。中产阶级赚的钱,几乎都是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劳动来换钱。

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如理财产品、有价证券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用大白话来说,要想富,不能只靠死工资,你还得会投资理财。

由工资性收入向财产性收入的转变的背后,主要在于自己思想理念的转变。投资理财之所以看上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涉足的领域,是因为投资的本质是个人认知能力的变现。

就像这部一定会为你带来欢笑的电影一样,如果笑过以后就算了,继续安于现状、不做他想,那若干年后你会发现,有人通过自己当初嘲笑的情节而人生反转,登上巅峰。

而你却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嘲笑,成为最终被收割的那一茬。


浅谈《西虹市首富》生意经

阅读更多精彩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