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觀察:「留學生都是間諜」——川普是在說中國嗎?

【8月8日華盛頓報道】8月8日,“特朗普說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的說法在美國華人圈內外流傳開來;這種說法源自特朗普在前一天(8月7日)晚上的相關言論。《僑報》記者在“追根朔源”並收集反響之後發現,並沒有切實證據表明特朗普是在針對中國,並非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想“對號入座”。當然,這一事件依然引起了他們的高度警惕。

話語尚未正式 華人要求澄清

根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媒體的報道,正在新澤西州貝德明斯特(Bedminster)度假的特朗普當時在自己的私人高爾夫俱樂部舉行晚宴,宴請13位企業CEO。正是在這場晚宴上,特朗普說到“幾乎每個來到這個國家的學生都是間諜”(“almost every student that comes over to this country is a spy.”;有參加者認為特朗普“很明顯是在說中國”。報道稱白宮對此拒絕評論。

《僑報》記者為此致電白宮新聞辦公室並沒有得到回覆;據悉有華人團體試圖就此事與白宮新聞發言人、白宮幕僚長等人取得聯繫,也沒有得到評論。

據悉,特朗普在晚宴上批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白宮全文發佈了特朗普在晚宴前的演講,其中涉及中國的內容很少,主要是“美中現在有些爭鬥(fight)”,“我和習主席是朋友”,“他們幾十年來對我們不公平”等老生常談。因此“一帶一路”,“留學生是間諜”等話題屬於沒有官方記錄的私下談話,由參加者口述給媒體;是否真的是指中國就真正是“死無對證”了——除非特朗普本人或白宮承認,又或者有多名在場者都提到這件事能夠互相映證。。

《僑報》記者採訪的中國留學生或中國留學生出身、已工作若干年的人士大部分並不願意“對號入座”。有人表示“只是某個參加者認為指的是中國,應當澄清”,有人認為特朗普很有可能說的是俄國或者某個恐怖主義盛行的國家,有人笑稱既然語境不明確,中國及中國留學生大可不必給自己“加戲”。但也有人覺得特朗普很可能在說中國,原因或是以強硬態度表達對中國打壓的決心,或是特朗普內心深處是一個“種族主義者”。還有留學生認為,弄清楚特朗普這次是否是在說中國並不重要,因為他的“一貫作風”就是以極端、吸引人眼球甚至不恰當的言論來引起公眾注意,再以此為觀點捕風捉影地採集證據,而非以充足的信息、恰當的邏輯來得出結論。另外還有人表示擔心,因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美中關係大環境比較危險的當下,類似言論會鼓動右翼勢力作出危險舉動,可能讓在美華人的處境更糟糕,也給美中關係帶來消極的反作用。

間諜疑雲揮之不去,中國留學生處境轉艱難

不過,不管特朗普這次的言論是否在針對中國,中國留學生群體中有大量“間諜”的說法也並非第一次出現。今年年初,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參議院提交《全球威脅評估報告》時就曾表示中國政府利用留學生的“愛國情結”,以“人海戰術”在海外進行間諜活動。現任美國國務卿,時任中情局(CIA)局長的蓬佩奧(Mike Pompeo)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經濟實力使得它比俄羅斯擁有更廣泛的能力在海外施加影響,美國可以看到竊取美國信息並通過間諜滲透美國的非常集中的努力。這些美國官員的說法都曾激起紛紛議論以及中國留學生的不滿。從6月11日起,美國國務院把人在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科技製造等敏感領域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時效縮短至一年,從實際操作角度反映了美國官方對中國留學生擔任“間諜”的擔憂。6月下旬,白宮公佈了一份報告,稱每年有30萬以上的中國公民就讀美國大學或在美國國家實驗室、創新中心、智庫等機構工作,從而有機會獲得尖端的信息和技術;報告還特別列舉了中國的“千人計劃”等舉措為例。

從另一個角度說,也確實有來自中國、在美國留學並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幾天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電力部門的主工程師鄭小清,被指控竊取與動力渦輪相關的技術機密提供給中國的公司,被FBI逮捕。當然,FBI逮捕的不一定就是真的“罪人”,美國國家氣象局水溫專家陳霞芬、天普大學教授郗小星都曾經以從事間諜活動為名被FBI逮捕,最終都證明是蒙冤。

懷疑中國留學生是“間諜”也並非最近才出現的現象,倒退到20多年前,知名華裔女主播宗毓華曾經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一檔節目中表示,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和學生是當間諜的;節目和她本人廣泛的影響力讓許多華人被解僱甚至被房東趕出門,此事也引起在美中國留學生的強烈憤慨;但CBS好幾個月之後才道歉。僑報記者徐一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