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尚书》里面体现出来的古人的重要数字

通过《尚书》,我们至少知道古人关注一些特殊数字的特殊作用。

例如冬至、夏至,这是把一年二分,关注的是2,也就是太极的原始区分方法。老子说的,道冲或不盈,这个冲就是天文学的180度,可是翻遍古籍,后世解释老子的版本没有一个这么解释冲的。搞出这个最早的天文学的工具,简单的要命,就是一根垂直于地面的带有横称的木棒子,古人叫圭。

古文的翻译,存在翻译完了还看不懂什么意思的问题。这情况,针对甲骨文的翻译,更严重。古人画了一幅画,你非得用一个现代的字去解读它,能解读清楚吗?那是一个故事,一幅画,至少也需一段话来表达吧?谁规定的甲骨文必须用一个字对应翻译的?

例如三,至战国,已经产生三才的说法。

例如四,四方、四季。当然,孔子有一个经典的三季人的故事。从来不聊鬼神的孔子,为何聊了这么一个蚱蜢变成的人。实际上孔子只是想让弟子们不要被数字所禁锢,不要被鬼神所迷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看问题就好了。可是后世的儒生从字里行间居然看见了妖和鬼,这个故事也就变味了。

例如五,古代的最早计算器是手,五进制的。后来数多了,手不够用,基于同样原理,发展出算盘。

例如七,北斗七星后来为天文学和道家重视,古代天文学的天区划分是基于这个七为基础的。这是基于地心说的一种表达,当然外国的金牛座、狮子座也是基于地心说的,12分而已,不也在用嘛。不过问天文学家玄武在哪里,多数也蒙,这事得问考古学家了。后来中国古代有了浑天仪,这事就简单多了。不过怎么用,是否失传了?

例如八,四面八方了。你说古人懂几何吗?三锥体面如果是正反面利用,那不就是四面八方吗?似乎古人没用几何方法,而利用卦爻的方式、二分法,就解决了四面八方的划分问题。

例如十,地支;

例如十二,天干。

。。。。。。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八卦三维立体数学表达

五行这个古代的大一统数理模型

古人的数理大一统,要把这些数字都统一在一个数理模型中,这个难度你现在都可以试试。条件很简单,禁止用小数点,要力求简化,你看看你是否可以做到。

至西汉的董仲舒,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研究、总结了点前世的什么内容,总之五行也就问世了。

笔者前面连载一百多篇,实际就是给你一个提醒。在国内,你忽悠忽悠八卦、周易、太极之类的,这事基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会有人给你面子,可是这些东西到国外去忽悠,这面子的前提就没了。数理文化嘛,人家跟你聊数学,你已然落后了,你要小心把脸丢到外国去。

届时不怀好意的外国人说中国人酷爱巫术,国内再有一帮傻孩子跟着起哄的,这不就成了糟践中国人了吗?中国好玩巫术,那量子卫星的通讯技术,你为何还想要中国人共享技术呢?真会想。外国人现在已经有人这么说了,数学证据确凿啊。也不知道哪个把脸丢到国外去了。

但是,我告诉你一招,跟他聊聊五行,这事稳妥,刚才的三样都兼容不说,且五行的数的问题,至今最伟大的数学家都没敢碰,这你就可以随便忽悠了。用古文,不用白话文,不给他翻译,让他自己慢慢猜吧。

哪一天,西方天文学的N体问题出现了数学解的所有答案,届时就别忽悠了。五行和n体问题的解,通用的。就看哪个数学家有这能耐了。暂时这题没数学解,这事就好办了。

不过堤高于岸,浪必摧之,这五行超前2000年,惦记的人太多了。而且中医还在用着。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易经四维数组表达

波场表达的五行的诞生

昨天聊了一点简单的五行的基础,基本上已经没几个人能看下去了。扬弃地继承与发展,至少得知道点古人在说什么,想什么,哪里可能有点问题,哪里基于当时的条件领先了吧。不能古人说,这天地是盘古开的,你就当真了。当然这也挺好,说明人实在。总比还要换个脑筋信外国那些扯淡的东西容易些,而且还显得格格不入的。

可是文化的交流与竞争,不是这么玩的。

五行要解读五个关联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这五个要素,如果是解读固态的关联性质,前几天的连载已经描述了,现在升级了,要解决液态和气态的关联性质,这事就更复杂了。

昨天说了,五行在八进制的数学世界中解读五个循环就差不多足够了,1n、2n、3n、5n、7n,这就直接和西方现代的理论物理假说弦理论接轨了,思路是一致的。要不笔者说用弦理论解释《黄帝内经》的气、穴、经络问题,这是有数学联系的,外国人还好懂一些。这以后再说,先看懂这一篇再说。

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一般都先从最简化的开始,1n、2n、3n、5n、7n的麻烦在哪里,5n、7n不是简单递进规律。那么继续简化,不就五个要素嘛?直接变成1n、2n、3n、4n、5n,这就简单了。先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五行数学

你没见过的五行波场

西方人自有了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后,牛顿的万有引力中的万有就悄然消失了,因为不万有了。之后数理化的变成引力场这个词,挺蒙人的。

因为场有个什么性质呢?二维的波显示的是四维的简化性质的表达,你可别把这二维的波真当二维了。笔者前文解释过老子的水为什么是四维的。

如果这个波再超过360度延长,这就表达了四维的动态了,就是五行要表达的五个要素关联的静态的结果之一。

波场这词唬人,基于数学原理就上面这几句。

现在问题还得继续简化,做个图,通常都是静态的,动的因素,你自己再考虑了。

现在看看静态的五行波场是个什么结果。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低调问世的最简化的五行波场数学表达(向下序列)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最简化的五行波场数学表达(向上序列)

也就是这个最简化依然是两个数学解。而且,这两种还都要考虑镜像的虚解的同时表达。下图是向上序列的正解与镜像解同时表达。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向上序列镜像虚解同时表达

还能再简化吗?再简化就是八卦的波场表达了。下图中绿色波为八卦的波场表达,与五行的一个波场进行比对。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八卦的波场表达,绿色粗线

五行最简单的波场表达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四维静态的样子。

那个闪闪红星发散出来的光波,那个光芒万丈的光,是这个样子的。

古人当然没这么表达,但是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想出来了这个同样的结果,并给予了表达。

明天我们看看古人想出来了什么?这个五行图到底兼容了什么?

待续。。。。。。

上世纪初,西方的特斯拉号称用波数学性的解决了大一统问题,而且居然利用的是现代物理抛弃的牛顿提出来的以太概念。他提出,要想了解宇宙的奥秘,请关注能量的共振。共振是什么东西,不就是波的性质嘛。这个波霸占了100年来物理一半的世界。

结果美国将这些内容彻底湮灭了。几十年之后,弦理论蹦出来,实际就是特斯拉的基础思想。这东西太像五行了,容易涨别人的士气,灭自家的威风。东学西渐这个事实就容易露馅了。所以被湮灭也正常。可是随着数理文化在西方的势力越来越大,宗教文化已经拦不住了,西方的五行--弦理论也就跳出来了。

。。。。。。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

想喷的,先想好,找出数学问题,我会非常感谢!如果不是数学问题,直接拉黑。信教的不要骚扰,包括你把中医当教的,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