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師的攝影奇緣(二)

(接上篇)

卡蒂埃-布勒松盛情邀請我會見

2003年6月26日,法國文化部主辦題為《李振盛:讓歷史告訴未來》的環球影展,在地處巴黎市中心的敘利宮攝影歷史博物館開幕,展期3個月,以此作為9月開始的“法國-中國文化年”活動的序幕。影展地點敘利宮是法國攝影文物與遺產局所在地,這座17世紀為敘利公爵建造的古老而豪華的宮殿,本身就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建築與文化遺產,是各國遊客在巴黎參觀的主要景點之一。法國攝影歷史博物館與國家圖書館、歐洲藝術中心被稱為法國三大影展殿堂。據法國文化部官員介紹,此前敘利宮曾為美國著名報道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等國際攝影大師舉辦過影展,在這裡為中國攝影家舉辦展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當我的影展在巴黎開幕之際,正值卡蒂埃-布勒松大師在法國南方距阿爾勒不遠的家鄉小鎮度假,他特地委託卡蒂埃-布勒松基金會主席參加影展開幕式並轉達大師對我的盛情邀請,希望於阿爾勒國際攝影節期間在阿爾拉坦賓館會面。這家賓館的已故老闆勒雅爾丹,30 多年前在卡蒂埃-布勒松全力支持下參與創辦了著名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這家賓館便成為歷屆攝影節的“大本營”,該賓館一個會客廳是以卡蒂埃-布勒松的名字命名的。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師初識我的攝影作品始於2001年前後,他是從羅伯特·普雷基策劃編輯我的環球影展及《紅色新聞兵》畫冊的提案中首次較全面地看到我的歷史照片並閱讀了有關我的一些介紹資料。

普雷基與大師交往已有30多年,凡是他策劃重要影展或編輯重點畫冊時,都會將提案呈送一份給卡蒂埃-布勒松大師審讀指導。這一回,大師看過我的《紅色新聞兵》畫冊及環球影展提案後對普雷基說:“李振盛的照片讓我很感動”,並表示等到我的影展在巴黎展出時他會親自出席開幕式。

普雷基說:“卡蒂埃-布勒松大師的表態非同尋常,他很少如此讚譽別人的照片,也極少出席這類影事活動”。

多年來,普雷基的編輯、策展理念是:讓人感動。他在策劃編輯我的影展和畫冊的三年多時間裡,始終以“感動”為貫串主線,講述攝影者親歷的故事,將個人命運與社會歷史相結合來敘事。他對於我的影展究竟應當先在紐約還是先在巴黎首展頗費思量,最終選定巴黎。他說:“任何藝術展覽,凡是能轟動巴黎,就能轟動世界;凡是能感動巴黎,就能感動世界

。”

自從卡蒂埃-布勒松看過普雷基的提案並表示“很感動”之後,更堅定了他這一信念。普雷基曾說:“李振盛的作品讓卡蒂埃-布勒松‘很感動’,那麼,肯定會讓巴黎感動,也會讓世界感動。”為此,普雷基特聘請法國的佈雷教授作為他在歐洲的策展助理,一起推進這項“感動巴黎”的工程。

當普雷基看到以法國文化部部長讓-雅克·阿亞孔,以及建築與文物遺產局局長、攝影文物與遺產協會主席和攝影文物與遺產局局長四人的名義,設計印製帶有我年青時自拍肖像的精美請柬,尤其是請柬上專門印有代表“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行為”標誌圖案。他說:“這是法國最高榮譽最高規格的展覽了”。後來,他又看到影展開幕盛況空前,參觀人數破歷史記錄,他興奮地說:“我所預言的‘感動巴黎’兌現了!”

我與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師的攝影奇緣(二)

應卡蒂埃-布勒松邀請,2003年7月9日,羅伯特·普雷基陪同李振盛乘高速列車奔向法國南方名城阿爾勒去與布勒松大師會見。(於洋攝影)

我與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師的攝影奇緣(二)

聯繫圖片社總裁羅伯特·普雷基聘請一位高水準法語翻譯於洋先生,為李振盛影展在法國開幕的一系列活動提供全方位的語言服務,普雷基深表滿意。圖為他們在列車上親切交談。(李振盛攝影)

我與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師的攝影奇緣(二)

羅伯特·普雷基與李振盛在由巴黎開往法國南方名城阿爾勒的高速列車上。(於洋攝影)

我的環球影展在巴黎首展開幕一系列活動大體結束之後,我們準備南下阿爾勒。這一年的法國夏天,酷熱難耐。7月9日上午,羅伯特·普雷基與我和翻譯於洋一行三人,從巴黎乘高速列車奔向800公里以外的法國南部,應邀去拜會卡蒂埃-布勒松大師。列車在美麗的原野上疾駛,我們乘坐的頭等車廂裡靜悄悄的,有人在看報,有的人在敲電腦,也有的人在閉目養神。

一路上,普雷基不時地說:“我雖與卡蒂埃-布勒松交往30多年,還從來沒有看到他像評價你的作品這樣讚揚過任何一位攝影師,他明確發出要與你會面的邀請,這無疑是空前的特殊禮遇。”他話鋒一轉接著說:“但是,他已是95歲高齡的老人了,在南方小城尼姆參加他夫人的影展活動也會很累的,加上今年夏季法國各地熱浪滾滾,任何一件不可抗拒的因素都可能改變他與你會見的日程,我們要有‘見不成’的心理準備……”

我十分理解普雷基此刻的心情,他作為我的作品全球總代理人,自然是願意把每一件事情都辦得讓我高興才好,他深知我與卡蒂埃-布勒松大師已神交40多年,他知道大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與份量,生怕這次預約的會見臨時有變而落下埋怨,便預先對我下“毛毛雨”。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