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今夕珍貴照片,一座與諸葛亮、恐龍蛋、玉石結緣的文化名城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1個直管市。戶籍人口1010.75萬人,常住人口863.4萬人,在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

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商朝、周朝時,現南陽境內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時楚設宛邑,楚國屬地,全國冶鐵中心,屈原扣馬諫王地,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歷史名人。

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淅川。南陽淅川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之一。


南陽為豫陝鄂區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月季之鄉、首批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2015年南陽入選中國新興城市投資吸引力排行榜20強。2017年6月南陽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與北京人大致處於同一時期。現存有南召縣杏花山猿人遺址。

約在五六千年前,這裡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製陶等手工業。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見唐杜佑《通典》:“鄧為禹都”。堯曾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舜帝其子曾封於南陽。

戰國後期為秦所據。秦昭王三十五年,初設置南陽郡。

天然鹼、藍石棉、高鋁礦物等,儲量位居全國之冠;獨山玉、銀、松香、黃大理石全國獨具優勢,其中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石油、金、銅、釩、鈦在省內佔有重要位置。境內探明儲量的礦藏有66種,其中位於桐柏縣的天然鹼儲量達8514萬噸,儲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