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奋蹄 奉献余力——记常德市汉寿县沧港镇退休教师曾昭贵

曾昭贵,男,1938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从教41年,1998年退休。退休20年来,为弘扬屈原精神,传承常德市汉寿县沧浪文化,开创沧港旅游新局面,他不遗余力,奋蹄不已。

弘扬屈原精神

中国是诗词之国,屈原是诗词之祖,“风骚”是中国诗词之源,屈原精神流传千古,影响世界。为了学习屈原精神,传承诗词文化,他买了60本书。里面唐诗、宋词和元曲齐全,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诗集齐备,还有诗词评注,选择性的读了其中30本。他很喜爱诗词,先后细读了《诗经》《楚辞》,精读了《离骚》,阅读了《楚辞通义》《楚辞选注》《离骚笺疏》《屈原与他的时代》《屈原的作品研究》等10余本书籍。

学习诗词不仅为他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讲解诗词创造了条件。

1976年元月,在常德市汉寿县三和中学教书时,毛泽东两首新词发表后,联校领导要他给全联老师上新词辅导课。当时因为这是主席的词,而且又无资料,导致有点怯场,但是三天后他克服心理障碍,鼓足勇气上台讲词,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场下老师的一致认同。

2014年,在县屈原学会成员会上(当时他是该会副会长),为学会会员分讲了《九歌》中的四首,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解释。

2005年6月,成立了屈原学会沧港镇分会,当选为会长,并兼任镇诗词和书法小组组长。在协会工作中,他与分会理事积极工作,发展会员50余人,开展了各类活动,举办了两次诗书画影大展,得到县镇两级领导认可,沧港镇两小组连续10年被县评为先进单位。

2015-2016年,他在沧港给“屈原文化”活动小组上12节诗词辅导课,获诗教先进个人奖,课堂影照曾在县屈原诗词学会展出。

传承沧浪文化

沧港古镇,人文典籍,熠熠华章。近10年来,他积极宣传沧港,传承沧浪文化,不辞劳苦,走访调查,搜集资料,做了很多工作:搜理古人赋沧浪诗。经他搜集统计,从战国至清末共计60余人诗咏沧浪,其中清朝有30余人。《龙阳县志》载诗82首,其中32首赋沧港,占全诗的39% o调查文物古址。经他调查统计,原沧浪乡域有古迹60多处,其中30多处在沧港境内,与屈原有关的有20多处。如灌缨桥、三间大夫祠、清斯亭、沧浪亭、屈家巷、屈原庙、诗碑等。主编了“沧浪艺苑”会刊。这是沧港镇有史以来第一本文集,是沧浪文化繁“花在春风里绽开,芬芳在光彩中流脑”的园地。主编了“沧浪艺苑”第二集。这是赋沧港的诗词专集,按古迹分20类,共180首。这证明古今有众多诗人墨客来此赋诗抒怀。

沧港,人杰地灵,山水亮丽,有近千余年的历史,有必要修志,以传后世。他参与了修志编写,为修好志,精读了《文史通义》中的“修志十议”“常德府志序”等五篇文章。编写的第9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搜集资料完整,并精细考证,内容详实,语句流畅。

绘制沧港蓝图

为了恢复屈原选址,修建沧浪文化小镇,8年来,他在县镇有关会议上,力争发言,积极呼吁,挖掘沧浪文化宝库。他曾三次给镇党委写信,诚恳建议修复三间大夫祠和沧港古城,获得了认可。

近两年,他为镇政府兴建“沧浪文化”小镇绘图四次,先后绘制了“屈原选址公园平面图”“沧浪古镇平面图”“遗址区和新城区平面图”“沧浪水乡,沧浪新城”示意平面图等,为市县镇领导规划沧港镇全面发展蓝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沧浪新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录奉献声音

为传承沧浪文化,他始终秉承持之以恒,行之有素的行事风格,扎扎实实的学习,勤勤恳恳地尽义务,取得了一些成绩。1,2001年,编写分类歇后语5000条。2,2006年1月经过25年努力,完成了分类简明成语词典6本。3 ,2007-2008年与付老师,按词牌分类编写古词大全五集,收录词780首。4,2009年,从“光明日报”和其他报刊上收集整理现代赋4集,共200余篇。5 ,2004年获县“屈原杯”书画大赛优秀奖。2006年,获县书画影大赛书法三等奖。2007年,或县“新农村建设”杯诗词优秀奖。2009年,获全国“屈原杯”诗词大赛优秀奖。2015年获县诗词诗教先进个人奖。2016年获镇首届“诗词大赛”二等奖。2004-2016年连续12年获县诗、书年度先进个人奖。

旅途的艰辛和成绩,只能表现过去,而不能证实将来。曾昭贵同志已步人毫矍之年,但还是要奋蹄向前,让那夕阳更加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