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美,看不見的競爭力

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文 | 蔣勳

來源 | 中外藝術

《美,看不見的競爭力》我在臺灣的企業界講過很多次。在大學裡講美學,我不太會用到“競爭力”。美可能是一朵花,很難去想象如果我凝視這朵花,跟競爭力有什麼關係。

我曾在美索不達米亞(現伊拉克境內)發現八千年前的一個雕刻:一個女孩子從地上撿起一朵落花聞。這個季節走過北京,如果地上有一朵落花,很可能一個北京的女孩子,也會把它揀起來聞。

如果這是一個美的動作,它不是今天才發生的,八千年前的藝術品裡就有。所以我在大學上美學課不談競爭力,就談這朵花。

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那時,我在臺灣中部的東海大學。這個學校有十三個校徽,它的前身是輔仁大學、燕京大學、金陵女大、聖約翰大學……當年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建了十幾所教 會學校,1949年以後庚子賠款餘款撤到臺灣,成立一個聯合董事會。

東海大學就是用這筆錢建起來的。校園很大,整個大度山都是它的校園,校園裡到處都是花,每年四月開到滿眼繚亂。

教室的窗戶打開,學生們根本不聽我講課。剛開始我有一點生氣,可是我想,要講美,我所有的語言加起來其實也比不上一朵花。

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所以我就做了一個決定:“你們既然沒辦法專心聽課,我們就去外面。”他們全體歡呼,坐在花樹底下。我問:為什麼你覺得花美?有說形狀美,有說色彩美,有說花有香味……

把這一切加起來,我們赫然發現:花是一種競爭力。它的美其實是一個計謀,用來招蜂引蝶,其背後其實是延續生命的旺盛願望。植物學家告訴我,花的美是在上億年的競爭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

為什麼白色的花香味通常都特別濃郁,因為它沒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覺。我們經常讚歎花香花美,“香”和 “美”這些看起來可有可無的字,背後隱藏著生存的艱難。

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後來我跟學生做一個實驗,我們用布把眼睛蒙起來,用嗅覺判斷哪是含笑,哪是百合,哪是梔子,哪是玉蘭……這個練習告訴我們,具體描述某一株花“香” 是沒有意義的,每種花的香味都不一樣,含笑帶一點甜香,茉莉的香氣淡遠……

美是什麼?另一種物種沒法取代才構成美的條件。我問學植物的朋友:如果含笑香味和百合一樣會怎樣?他說:“那它會被淘汰了,因為它東施效顰,沒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所以我常常給美下一個定義:美是回來做自己。

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楊瀾說”講述我的故事,也同樣期待你來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