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胃癌晚期,「頂樑柱」用生命忠告:早期重篩查,晚期搏一把!

上週,一位37歲的武漢白領刷屏朋友圈,讓無數人唏噓。

擁抱每一個認識的人;

跑一次馬拉松;

回一次母校;

陪著孤獨的父親安享晚年;

帶兒子去釣魚、野營、夜讀,

開家長會;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陪妻子走更長的路;

……

他在朋友圈寫下遺願清單和忠告,看哭了無數人。誰曾想到,兩個月前還在各地頻繁出差的“拼命三郎”,突然就住進了ICU,並被診斷為晚期胃癌……

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勸誡所有人:“一定要關注健康,菸酒不碰,在家吃飯。”

37歲胃癌晚期,“頂樑柱”用生命忠告:早期重篩查,晚期搏一把!

忽視胃癌“前奏”

劉先生是當地知名的地產廣告策劃人,也是兩個兒子的父親,家庭的“頂樑柱”。其實,早前他就已患有膽結石、胃潰瘍,卻一直沒太當回事。甚至,6月初被查出有腹部積水時,他還堅持出差跑業務。

殊不知,胃癌就是由胃部疾病逐步轉變而來的,以下幾種情況尤其要警惕:

·慢性萎縮性胃炎;

·直徑>lcm且寬基底的胃息肉;

·胃腺體腸上皮化生;

·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沾染胃癌的“嗜好”

繁忙的業務和頻繁的應酬,抽菸、喝酒、熬夜成為了劉先生生活的常態。而這些也正是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症最青睞的。

研究發現,熬夜會破壞血液中100多種包括影響血糖、能量代謝和免疫功能的蛋白質的水平和時間模式,從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而長期吸菸、飲酒已被證實與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症有密切聯繫。

37歲胃癌晚期,“頂樑柱”用生命忠告:早期重篩查,晚期搏一把!

不向胃癌“妥協”

不過,雖然罹患胃癌晚期,但劉先生坦然面對,以異於常人的意志和樂觀心態接受治療。病床上的他,忍著病痛,花了三四天時間,在朋友圈發了一條長文章,他希望大家敬畏自然規律、敬畏親人、敬畏自己的身體。第二天,他又發了一條長文章《萬一你也得了我這麼不好的病,請跟我一起微笑一個,好麼?》他說,樂觀是生命中最原始的力量。

晚期胃癌“博一把”

雖然胃癌晚期通常已失去手術機會,多采用化療進行症狀管理和姑息治療。但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針對胃癌的靶向藥物,如Apatinib(阿帕替尼)、Ramucirumab(雷莫蘆單抗)和Trastuzumab(曲妥珠單抗)等相繼問世,讓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明顯增加,預後顯著改善,甚至可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PD-1/PD-L1抑制劑等免疫療法的獲批,也為晚期胃癌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

劉先生說,他“最後一定要或者回到腫瘤中心,博一把PD-1”。

37歲胃癌晚期,“頂樑柱”用生命忠告:早期重篩查,晚期搏一把!

PD-1免疫治療被認為是一種新型胃癌治療方法。與常規治療相比,PD-1免疫治療通過增強腫瘤細胞的免疫功能,起到抗腫瘤的作用。

Nivolumab(納武利尤單抗)和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是目前國際上獲批應用於胃癌治療的抗PD-1抗體。這兩款藥物雖不久前已在國內獲批上市,但尚未獲批用於胃癌。

另外,已有研究證實,抗PD-L1藥物Atezolizumab和PD-1藥物Nivolumab組合療法,對胃癌的治療有效。還有一些晚期胃癌患者為了抓住最後機會,會選擇參加新藥臨床試驗,甚至選擇遠渡重洋出國看病。

我們在此為劉先生加油,希望他能堅持下去,戰勝病魔!

身處胃癌“高發國” ,你是高危人群嗎?

37歲胃癌晚期,“頂樑柱”用生命忠告:早期重篩查,晚期搏一把!

據統計,中國胃癌發病和死亡例數分別佔全球的42.6%和45%。也就是說,全球胃癌患者,幾乎一半都在中國。為提高胃癌早檢出率,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制定了《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意見》中列舉了胃癌篩查的高危人群,包括:

①年齡≥40歲,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②年齡≥40歲,Hp感染者;

③年齡≥40歲,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年齡≥40歲,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⑤年齡≥40歲,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漢鼎好醫友提醒:如果您符合以上任何一條,就是胃癌高危人群。除了要儘早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外,請一定要注重胃癌早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前,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達到91%以上。

胃癌靶向藥彙總https://www.haoeyou.com/medicationcounseling/2018071192.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