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前一期講完對焦,有人問,什麼是畫面的3分之2?

大家將畫面分為3分,中間到上下的線都可以!

對焦講完,當然離不開測光了,說到測光,也算是攝影教學裡的一個難點了,最常見的就是:這個照片,你用什麼測光方式?對哪裡測光?

能夠提問測光問題,說明至少不是菜鳥了,但是還沒有弄懂測光方式的區別,說明實踐還是太少了!

我在測光的路上走了多少彎路?一年。什麼彎路呢?就是按照別人說的,這裡一定要點測光,那裡應該用平均測光!

實際上呢?測光根本沒有那麼複雜!

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任何測光方式!

那什麼是測光方式呢?

測光方式,是指測試相機被攝物的反射率的方式。

幾乎目前所有的數碼相機測光方式都有以下圖1四種測光模式。平均(評價)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局部測光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1

透過鏡頭測光的好處是直接反射所見景物的光線大小,也就是光線經於鏡頭投射在CCD上。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2

其實我們學測光的迷惑,就是從這個說明書開始走入迷宮的,大家看看說明書對每種測光方式的表達。

正是因為這樣的表達,所以到今天很多人以為,某一種場景只能用某一種方式!

包括現在還很多攝影老師,都會在PPT告訴你,這個是風景照片,受光均勻,所以用平均測光,然後說那個照片是局部光,光線很窄,用點測光,就會跟準確!

其實這樣會越講學員會越糊塗,因為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哪些照片叫受光均勻,哪些叫局部光。

所以面對一個場景的時候,就會問,這個場景用什麼測光方式?

為什麼學員會問?因為他們以為某種場景,只能用某種測光方式,如果用了其他的測光方式,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有問題。

但是有什麼問題呢?其實他們並不知道, 只是一直迷惑的去研究,這個場景屬於平均,還是局部,究竟用什麼測光方式,才是最正確呢?

在這裡,我告訴大家,你用什麼測光方式都可以!真的!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3

看圖3,看傳統的講解,意思就說這個照片用平均測光比較好,因為受光均勻。

我們的思路是這樣的,這是風景照,所以我們可以先設定好用小光圈拍攝,比如用F8,11

ISO,我們可以設定為200,光線充裕

然後我們利用測光標尺,來調整快門,測光標尺在中間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的曝光參數了

如果說這個時候,你覺得快門不能手持,那就上腳架。

接著我們看到是有白鶴的在裡面的,所以我們對焦肯定對白鶴了。

拍完一張之後,曝光正常了,因為我們是M檔,然後這個場景也沒有什麼光線的大變化,所以接下來我們就是,變換不同的焦距,不停的構圖,拍到自己不願意拍為止

那究竟是用什麼測光方式呢?

其實你用平均測光按照上面的思路走,他會曝光正常的,你用點測光,拍出的效果也不會有很大的差別!

真的嗎? 不信你去做一下

平時我們就是拍的少,然後被說明書那種文字搞暈了,再加上一些缺少實踐的攝影師的傳播,沒有去搞清楚,就按照書本來複制粘貼,導致很多初學者不敢亂用!

那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搞,那麼多種測光方式?用一種不就可以了嗎?

其實這個就如同一個汽車一樣的,有一些功能不是所有人都用,但是他會給你配置這樣的功能!

比如我們的PS,可以用汙點修復工具修復,也可以用仿製圖章工具修復!

所以測光方式的多種存在,是不同人的需要,但是它不是絕對,我希望看到這個文章的攝影朋友,不要再糾結什麼測光方式,你想用什麼就用什麼,他們區別不大。

這裡肯定會有網友說,你這樣說不對了,是不是誤人子弟了?

比如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4

比如圖4 這種情況,它的光線是不均勻的,而且有一點明暗反差,是不是用點測光會更好?

什麼叫更好呢?你的意思就說,用了點測光,曝光會更加準確一點?

是這樣嗎?

現實是怎樣呢?

現實是你不管用什麼測光方式都可以,有些人可能還會疑問,你要是用平均測光,會不會暗部更多細節?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5

大家理解是不是,如果用平均測光,照片就會像圖5這樣,會亮一點?

但是大家看到嗎?圖4跟圖5,基本區別不大的。

其實如果我們是M檔,我們可能稍微減一點曝光就可以了,事實上你懂後期的話,這點點小區別,在後期調一點點曝光就一樣了。

說了這麼久,我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其實,你學會M檔,懂的加 減曝光就可以了,不用糾結什麼測光方式!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6

比如在圖6的這個地方,其實我們不管用什麼測光方式,按照我們M檔說的那樣,當測光標尺在中間的時候,我們拍出的照片基本都會曝光正常的。

在我們任何創作的時候,我們都會拍一張測試一下,看看畫面會如何。

如果你照片,有點亮,你會怎麼做?肯定是減曝光

如果你的照片,有點暗,你會怎樣做?肯定是加曝光

有些人說,你不是說測光標尺的點在中間,就是曝光正常嗎?

大部分都是,但是光線複雜的時候,曝光沒有絕對,我們還是要學會加減曝光的,否則我們學怎麼調光圈,快門,ISO,是好玩嗎?

就是為了加減曝光用的!

那如果測光標尺在中間,照片不是絕對曝光正常,我們還要調整加減曝光,是不是很麻煩?

其實不麻煩,就好像你吃完飯,就是拿紙巾擦嘴一樣,很自然的事情。

因為測光標尺在中間,本身就是基本正常了,我們只是加,或者減一點,根本不礙事。

那我們平時測光,是以什麼地方作為測光?最亮的還是最暗的?

其實大家想想,如果以最暗的,那最亮的是不是過曝了?

所以我們當然是最亮的,或者次亮的作為曝光標準了

這樣的話,是不是暗部就會沒有細節了?這個是看畫面的反差了,反差越大,細節越少,反差越小,細節就越多。

這些在創作中,根據我們的藝術要求來決定!不要鑽牛角尖!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7

比圖7的場景,天空跟人的反差是算攝影中最極端的反差了,所以我們要天空,人就會變剪影,如果我們要人曝光正常,那麼就會出現圖8的效果 --天空慘白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8

用什麼測光方式?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圖9

像圖9這些,其實關鍵就是大家看到這個場景,願不願意立馬下車拍攝

當你熟練了,你會發現你根本不用考慮什麼測光方式,你只需要趕緊下去,調好光圈,快門,ISO

拍一張,譁,曝光正常了,接下來幹嘛呢?

如果你又是用了M檔,因為你已經得到曝光參數了嘛,所以你就是考慮一下怎麼拍更好看了!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糾結測光方式?

很多新手第一是看說明書迷惑了,第二以為用不同的測光方式拍出來的照片會出現天翻地覆的曝光,以為在某一個場景用了某一種測光方式,就會絕對曝光正常!

其實這些都是以為,以為,從來都沒有老老實實去拍一下,對比一下!

還有人問,測光方式,怎麼用?以什麼地方測光?大家不妨讓他看看這個文章!

同時大家也可以實踐一下,看看我說的對不對!反正我覺得,攝影師關鍵是有好的作品,新手開始不理解可以諒解,但是如果你已經摸相機好多年了,還糾結在這些常識上,我覺得太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