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牀就睡的祕訣

沾床就睡的秘訣

一、建立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

什麼是條件反射呢?

如果某個事物可以誘發出某種生理、心理反應,那麼這個事物就和這種反應建立了條件反射。

比如,看到梅子就會出現口水的分泌,“望梅止渴”,就是典型的條件反射。

如果我們身體沾到床就出現睏意,那麼床和睡眠之間就建立了條件反射,就可以達到沾床就睡的效果。

沾床就睡的秘訣

如何建立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呢?主要有以下三個要點:

1、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

經常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比如躺著看電視、聽音樂、讀書等,就會削弱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

當下,現代人最離不開的一個物件就是手機,如果經常夜裡躺在床上用手機看微信、刷微博、網購、打遊戲,就容易導致失眠。

應該讓床迴歸最基本的功能——睡覺。

2、不過早上床

很多失眠患者經常過早上床,恨不得吃過晚飯就上床等待睡眠。但睡眠是等不來的,上床越早,失眠反而越重。

因此,晚上10:30之前儘量不要上床。有些人感覺晚上7、8點鐘就有睏意,如果過了這個時間段再上床就沒有睏意了怎麼辦?這個擔心可以理解。

如果7、8點鐘有睏意時就上床的話,可能很快能夠入睡,但導致的問題是早醒。

如果凌晨1-2點就醒了無法繼續入睡,這讓人感覺更加的崩潰。晚上7、8點鐘有睏意,那是因為之前的生物鐘設定在了這個時間啟動睡眠。

當您把睡覺時間往後推遲到10:30左右時,堅持一段時間,新的生物鐘就會形成了。

上床時間也不能太晚。如果晚上11:00之後上床,就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對於經常熬夜的人來說,把上床時間突然提前到晚上10:30,這時可能沒有睏意。對於這種情況,您可以採用逐漸前移的策略,如:每天提前10分鐘,逐漸的提前到晚上10:30上床;您也可以直接一次性提前到晚上10:30上床,睡不著時就做靜心練習,待新的生物鐘形成以後,就可以很快入睡了。

3、睡不著離開床

按照固定的時間上床後,如果20分鐘內無法入睡,建議離開床,做一些放鬆的事情,如漸進式肌肉放鬆、正念呼吸等(在後續文章中介紹),再次有睏意時,再回到床上。

通過以上三種方法,就可以重新建立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了。

沾床就睡的秘訣

二、積累足夠的睡眠動力

“睡眠動力”,可以理解為我們的“睏意”。睏意越濃,越容易入睡。如何積累我們的睡眠動力呢?

主要有兩個方法:

1、保持足夠長時間的清醒。

我們連續維持清醒的時間越長,睡眠動力越大,就越有睏意。如果早晨5:30起床,之後一直不睡,到了晚上10:30才上床睡覺,那麼就積累了17小時的睡眠動力。睡眠動力可以比喻為一個橡皮筋,拉的越長,鬆開時越有彈力,就越容易入睡。為了積累足夠的睡眠動力,失眠患者就不要午睡了。即使晚上沒有睡好,白天也不能補覺。如果午睡或者補覺,那麼就會減少晚上的睡眠動力。舉例來說:中午12點睡午覺,到下午1點起床,睡眠動力就從下午1點重新開始計算,到晚上10:30,也就積累了9.5小時睡眠動力。9.5小時的睡眠動力可能不會讓我們很快進入睡眠。因此,我們建議失眠患者不要午睡、補覺。

很多人非常在意午覺,認為必須睡“子午覺”。我們之前的文章也介紹到,“子覺”很重要。對於午覺,我經常拿水果做比喻。沒有糖尿病的人,吃水果有利於健康。沒有失眠的人,睡午覺很有好處。如果有糖尿病,還吃含糖高的水果,血糖就控制不好。如果有失眠問題,還要睡午睡,失眠就會加重。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有多年的午睡習慣,突然不午睡,下午沒有精神怎麼辦呢?相信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好的調節能力。我們可以適應有午睡的生活,也一樣可以適應沒有午睡的日子。慢慢的就可以調整過來了。

2、適量運動。適量運動也可以增加睡眠壓力。但睡覺前2小時之內的劇烈運動,會興奮我們的神經系統,從而加重失眠。運動,以有氧運動為好,如:散步、快走、登山、太極拳、瑜伽等。

沾床就睡的秘訣

沾床就睡的秘訣,總結起來就是: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不過早上床,睡不著離開床,不午睡、不補覺,適量運動。


來源:失眠工作坊|編排 :Louis

關注“天使智心”,關注睡眠健康,走進心理智能科技的新世界。

微信公眾號:天使智心理 (cherubimind)

天使智心官網:https://www.tsmind.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