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一,

去年家裡買了幾盆綠蘿,怎麼養都黃黃瘦瘦的,像是營養不良的樣子。嚴重的時候,大部分葉子都幹黃了,只剩下幾條皺巴巴的枝莖耷拉著。

我百思不解,難道是房間裡的風水不好?或者太陽曬的太多了?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有一天,我去宜家買了大的花盤,去樓下的大樹底下挖了黑色的土,重新移植了其中的兩株。結果出乎意料。

移植過來的綠蘿,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絲毫不像以前的樣子,彷彿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看到它們,我就想起小區裡的大樹,那旺盛的生命力,向上的姿態,擴張的意願,和大樹是一樣的

二,

我想起了一次諮詢,來訪者是中年男性,諮詢開始,他用50分鐘來講自己的故事,嚴密的邏輯,急促的語速,不容侵犯的語氣,都讓我無法參與到對話之中。

諮詢還剩10分鐘的時候,他停下來,逼著我針對他剛講過的做一個分析和總結。而我剛開口說話的時候,他說那不是他要的,他需要我給他一些犀利的分析,好對他有啟發。

我說我做不到。他說你必須這樣做,不要浪費時間和諮詢費,快點說!

我能說的,他不需要,他要的,我給不了。我被卡在那,絲毫動彈不了,沒有一點空間,感覺像是被人逼在牆角。

我能感覺到,那種被“控制”在非如此不可的夾縫中,生命的空間被壓制的尷尬。

也許這是他曾經感受到的。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三,

剛剛做諮詢師的時候,我在諮詢室裡,總覺得要給來訪者點什麼東西,才對得起自己收的費用。所以我會嘗試多說一些,多做一些,給一些理論,用一些方法。但是那樣做諮詢,會很累,效果也很有限。

來訪者最後也會不滿。

隨著經驗的增加,我越來越發現,如果我能抑制住我給點什麼的衝動,而把更多的空間給來訪者,他總是能自己深入,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很無力,不知道該怎麼辦,倪老師,你能不能給我些建議?”

“在你無力的時候,如果你信任的人給你建議,也許會讓你感覺好一點?”

就這樣,我只是呈現了來訪者的內在運作,而沒有侵佔他的空間。

“嗯…是的,不過他們給的建議基本上也都沒用,我每次試了都沒用。因為這些事情我得自己面對…”

如果我給了來訪者建議,就重複了生活中受挫的經歷,如果我把空間還給來訪者,他就會自己進一步的反思。

就像前面提到的綠蘿,我要做的是換一個更大的盆,更黑的土,然後保證足夠的水。每棵種子有自己生命力,左邊該長多少枝葉,右邊該開幾朵花,生命本身自然會有結果

正如每個人,都隱藏著足夠的力量,也能做出自己需要的選擇。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四,

無論是生活中的朋友,還是諮詢室中的來訪者,生命力缺乏的人,基本上都有情感被忽視,或者被過度管理的經歷。

要麼是空間過於狹窄,要麼土壤過於貧瘠。

小強是一個35歲的男性,現在單身,在人群中,他總是躲在角落裡,猶豫的望向人群,閃躲的眼神裡隱藏著渴望。

小強的媽媽很強勢,常常罵小強,有的時候還會打他,小強疼或者委屈的哭了,媽媽打到他不哭為止;爸爸也比較老實勤勞,忙東忙西,也不怎麼關心小強。

小灰是一個25歲的女孩,在北京一家公司做會計工作,父母離異,在生活中沒有人理解自己、關心自己,感覺不到生命的動力和活力。

當小灰在諮詢中,感覺到諮詢師的關心和理解,臉上逐漸的綻放了笑容和前所未有的光芒。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五,

知乎上很多人問,為什麼自己那麼軟弱,為什麼自己自卑,為什麼自己那麼糟糕等等。言語間透出對自己的無奈,好像自己是有缺陷的,有錯誤的。

更有一個網友留言說:我覺得自己像是變異了,要被這個社會淘汰的那種變異。

他們不能理解,不如意的現狀和痛苦體驗的根源,往往會因此更加的懷疑自己。

看了讓人心酸。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我會一一的回覆說,這不怪你,當你的環境不夠好,當你被一次次的忽略,或者一次次的打擊,你就會發展出你獨特的適應方式。

這不怪你,真的。

而自我成長的主要目標,是改善自己的環境,環境改善了,人就會發生變化。正如在黑色肥沃的土壤中,莊稼都往往更加的茁壯。

幸運的是,這樣的解釋,會讓人再次點燃信心。

我也通過不斷的學習,學會給人以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來訪者可以放下偽裝,活出真實、有生命力的自己。

當一個人釋放出足夠的生命力,自信、自律、安全感等等也不再是問題,這個世界不再是危險、憂慮的來源,而是成了生命的試驗場。

六,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所以,無論你的生命正在經歷什麼,請停止譴責自己。然後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開始改善自己的環境,內在的環境和外在的環境。

打開內在的空間,在內在充分允許自己,允許自己的驕傲、喜悅、憤怒、光明、愛,也允許陰暗,因為那是自己的一部分,也是生命力的一部分,正如大樹,需要在看不見的地方紮根。

改善外在的環境,需要接觸更有包容能力的人,他們願意尊重、欣賞自己,在自己的枝葉脆弱時,遠離那些挑剔、苛責的人,保護自己。

從熟悉的狹窄,到陌生的寬廣,從習慣了的乾旱,到未體驗過的滋潤,這裡面有很遠的路,也有很多的迷茫,重要的是,開始一步一步的往這個方向走,懷揣著希望。

左腳一步,開放自己的內心,右腳一步,改善自己的人際環境,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自我實現的路。

七,

心理學:要改變命運,先改變心靈的土壤

那些沒有綻放的生命,只差一片自由的天空,願每片天空都開闊,願每一個生命都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