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近日,陝西著名書法家馬河聲,在答某一媒體記者問的時候,對關於當下書法的發展現象,說了這麼一段話:

當代人急功近利、淺薄浮躁,書法從來不“練”,拿起毛筆胡掄,遊走江湖,糊弄外行,騙利騙名。但書法主流也存在問題,競技競賽,違背書法“修心養性”的本源,太注重“練”而輕視“修”和“養”,尤其不重視文化的積澱,所以,書法家遍天下都在寫字,許多寫字的書法家的基本功甚至都超越古人了,但與藝術沒關係。

這是當代書法的一大亮點,令人悲哀。所以我認為當代是書法從有實用性到純藝術性的“過渡期”,或者說是“陣痛期”,出現各種亂象都屬於正常,由此也可以斷定,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大師。

馬河聲這段話值得我們反思,當下書法的發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當下書法已經出現了問題,不管是創作方面還是欣賞方面,也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馬河聲作品1)

當然,關於書法的欣賞,馬河聲也是這樣說的:

書法的審美和鑑賞確實是非常高難的。我們平常人容易把寫字與書法混為一談,書法創作寫字是基礎,但是最後書法的創作就不是單純的寫字,它就成了以漢字為元素、以寫字為手段的情感表達。會寫字的人就相當於會唱歌的人但書法家他就是歌唱家或音樂家。

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欣賞書法確實有欣賞寫字一面,但那是非常淺層次的或者說是最基本的。書法是通過漢字進行藝術表現的, 它的表現手段當然有漢字的結構,但是它又通過結構表現點畫、轉折、輕重、緩急、枯潤、虛實、穿插、避讓等等,製造這些矛盾又在這些矛盾中統一達到平衡。

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馬河聲作品2)

最後,馬河聲就關於書法藝術中的 哲學理論,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書法的理論基礎是中國古典哲學,中國古典哲學的精魂就是“陰陽”或者說是“陰陽學”。“陰陽”者“黑白”也!所以,搞書法的人必須是文化人,沒有文化的人搞書法就永遠停留在寫字的層面上,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寫字匠”。我們為什麼把搞書法、搞繪畫的大人物、大藝術家、大師叫“大匠”或“巨匠”,那就是說他們是超越“匠”的這樣一個層面。

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門類,它的語言簡潔到極致,就是黑白,但是它的語言又豐富到極致,豐富到含有人與天地之間所有的物像,欣賞的人心中有“所想”它就有“所像”,可以說一點一畫變化無窮。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是“點畫”的藝術不是純漢字的藝術,他也不是我們平常說的“線條”的藝術,在我們古代的藝術理論中沒有“線條”一說,“線條”這個詞是外來語。書法藝術更接近音樂,他更注重節奏,也就是“氣韻”,所以“六法”中的第一法就是“氣韻生動”。

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這相當於音樂中的“先聲奪人”,中國古代文化哲學首重的一個字就是“氣”,“氣”之不存一切皆無。所以說練書法就是“練氣”也就是“養氣”。這也就是練書法容易讓人長壽的主要原因,欣賞書法是一種心理活動,好的書法讓人與之共鳴,其實就是氣息相同,從而達到共同長壽的目的。

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馬河聲:1964年正月生於陝西合陽,常署名為“大龍河聲”。著有《馬河聲書畫》(陝西人民出版社)、《中國書法家全集·傅山卷》(河北教育出版社),編有《賈平凹書畫藝術論》(陝西旅遊出版社)、《禪思抱散》(北京文苑出版社)等。現為陝西太白書院副院長,合陽中國曹全碑研究會副主席,關雎詩社顧問。

馬河聲: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