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苗常見病預防及治療:萎癟病

萎癟病主要常見於龜苗和幼龜中,因為飼養管理存在問題,導致龜苗和幼龜長期缺乏食物和營養而導致病龜因體弱、萎癟而死。該病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的,一般潛伏期較長,夏季爆發的比較多。

龜苗常見病預防及治療:萎癟病

該病發病率高達90%,一些病龜因體弱、萎癟而死,一些病龜經治療之後、恢復攝食、但龜體消瘦、生長緩慢,危害相當嚴重。

01

病因

1、飼養密度過高,弱小的龜遭到擠壓,常吃不到足夠的飼料。

2、營養不良,飼料中缺乏某種營養成分。尤其是稚龜在室內加溫飼養下,缺乏光照,引起缺鈣。

3、龜腸道有寄生蟲,影響龜對營養的吸收。

4、龜池中殘餌、排洩物多,龜中毒拒食,引起萎癟現象。

5、冬眠龜水溫偏高長期在15-20℃之間浮動,體能不斷消耗但得不到足夠的補充。溫室龜水溫過低,長時間水溫低於23℃,身體逐漸消瘦,也是發生萎癟病的主要原因。

龜苗常見病預防及治療:萎癟病

6、一些地區的飼養池上方設有保溫棚保溫,天氣轉好,棚內氣溫較高而水溫較低,以致龜喜歡上岸而不肯下水,同時由於棚內氣溫晝夜變化大,易發生感冒,致使龜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加速身體的消瘦。

7、當溫度由高向低變化且變化範圍較大時,原先攝食的食物在體內滯積,誘發腸炎,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

2

症狀

1、初發病的龜食慾減退、喜歡上岸,繼而不願下水、停止攝食、成群堆集於池角;

2、病龜精神不振、反應呆滯、身體逐漸消瘦、最後衰竭死亡;

3、檢查病龜,外觀未發現異常;解剖病龜發現肝臟色淡、有淡黃色斑,腸道無食物或僅後腸有食物、腸內有氣泡、腸壁充血;鏡檢各部位,未發現寄生蟲寄生。

龜苗常見病預防及治療:萎癟病

4、病龜形體消瘦乾癟,背腹甲軟化,常縮頭縮腦,不喜運動,反應遲鈍。生長緩慢或停止、體輕,在水池中長漂浮於水面。

3

防治方法

1、分級飼養、放養密度適宜。將病龜集中在小池(或容器)中,投餵蛋黃、瘦肉泥、蚯蚓和黃粉蟲等動物性餌料。

2、餌料營養要全面,應投餵有多種營養的混合飼料,要添加礦物質和複合維生素。

3、如龜池缺乏光照,應設法每天使龜在適宜光照下曬背2-4個小時。

4、如龜缺鈣,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魚肝油或乳酸鈣、葡萄糖鈣,也可以加喂骨粉、貝殼粉等。

龜苗常見病預防及治療:萎癟病

5、將病龜移入溫室調養,維持水溫在28℃左右,如果是冬眠過後的龜,可能因為長期未進食體質消瘦,可加溫調養觀察一段時間,恢復正常攝食即可。

6、飼養過程中發現排除的糞便中出現蟲體,或糞便為果凍狀,多為體內有寄生蟲,可服用對應抗蟲藥物,驅蟲後即可恢復正常。

7、加強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質,投餵適口飼料,可添加適量複合維生素,增強體質,提高龜的抗病能力。

8、夏季正常飼養的龜體質消瘦,多為患病,需及時觀察治療。

—龜業資訊門戶 龜寵玩家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