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起,一張圖帶你了解五險一金有什麼變化?

2018年起,一張圖帶你瞭解五險一金有什麼變化?

五險一金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的退休。2018年,政策實施關乎到全民的利益,惠民政策的不斷推進,我們的生活也會發生可喜的變化。2018剛開始,五險一金就發生了5大變化,具體的變化條例,我們通過下面的內容進行了解。

2018年起,一張圖帶你瞭解五險一金有什麼變化?

五險一金的變化改革,可以說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利益,比以往更加的便利。

申論貫徹執行文種突破之短評

貫徹執行題主要考察應考者的公文、應用文寫作,以此來反映出貫徹執行能力,是每年必考的題目,甚至一套申論試卷上會出現兩道貫徹執行題,整個分數堪比一個大作文的分數,因此貫徹執行在國考申論中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然而,貫徹執行題目所考察的文種多樣,有些文種很多同學都沒有寫過,甚至沒有聽說過,並且每個文種的格式不盡相同。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為各位考生來解決文種匱乏的問題,通過題目中各個文種的展示,讓各位考生掌握好貫徹執行的作答技巧。

一、短評是什麼?

短評是新聞評論中常見的一種文體。它篇幅短小、內容單一、分析扼要,是運用便捷的評論體裁,在報紙、廣播、電視中都可以使用,其中報紙上的短評最為常見。短評在發表時有署名與不署名兩種。署名短評以個人身份發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樣。不署名短評代表媒介編輯部發言,是編輯部評論中比較短小、靈便的一種體裁。

二、短評在申論考試的體現

我們在日常中所見的短評,一般是體現為:一、為典型報道配發評論;二、對藝術品的評論;三、對某種時弊以及傾向性的解題進行針砭或解答。

在申論考試中,一般不會考察第一、第二種,第一種時效性極強,不符合對於公務員應試者的能力要求,一般體現的是新聞記者的能力要求;第二種專業性較強,受眾範圍較小,也不符合對於公務員應試者的能力要求。因此,申論考試會著重考察第三種情況,以時下的話題性材料考察考生的貫徹執行能力,即能否通過審題,瞭解命題人意圖,明確該文種的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並能夠通過對材料的解讀和整合,論述某種時弊或傾向性的觀點,體現考生對社會熱點的解讀能力。

三、短評的格式和結構

短評一般由標題、正文兩部分組成。

1、標題。

標題一般要體現文章主題。如題目中給出,就用題目中的標題;如題目中未給出,需自擬題目,不建議直接將“短評”二字體現在標題中。

2、正文

短評的內容由於字數的要求,不可過多,一般可分為三段書寫。

開頭:引出材料中反應的某主題或熱點話題,並在開頭中點明對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需要考生自己總結某主題或熱點話題,對事件的觀點和看法一般在材料中有原話,以此來亮明觀點。

主體:圍繞某主題或熱點話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論證,來支持開篇提出的觀點和看法,做到全面,多角度,論證充實。需要考生將材料關於該話題的問題、原因、影響等等進行提煉,以此來展開主體部分的書寫,要做到條理清晰,論證有邏輯。

結尾:總結文章,提出建議。通過前文的分析和論述,在結尾部分要表達作者對於該話題的建議、對策,來總結全文,明確方向,體現短評針砭時弊的意義,有一定的傾向性和指導性。需要考生提煉申論材料中的對策建議,進行總結歸納,分條呈現,總結全文即可。

四、短評範文示例

【真題示例】某地方報紙根據“給定資料 4”和“給定資料 5”的內容做了一版關於“跟風”的專欄,請你以“告別跟風,走向成熟”為題,為這個專欄寫一篇短評。(20 分)

要求:

(1)觀點明確,簡明深刻;

(2)緊扣材料,重點突出;

(3)語言流暢,有邏輯性;

(4)不超過 500 字。

【範文】

告別跟風走向成熟

近年來,我國掀起了一股“跟風”熱潮,家長“跟風”報班熱,節目“跟風”相親熱、選秀熱、全民“跟風”養生熱,一風未止一風又起。這一現象折射了社會轉型期社會群體的浮躁心態,構成了社會群體心理“亞健康”的表徵。

“跟風”現象源於人們“預先失敗”的心理問題。當前社會高度發展、信息豐富蕪雜,人們無法獲得真實世界的信息,從而期待權威。而大眾傳媒承擔起“專家指導系統”的角色,向我們呈現了世界的完整面貌,但也引起人們對其過度依賴,成為了脫離了龐大的文化系統而無法生存的族群。更有部分媒體不負責任地炒作,虛假宣傳大行其道,從眾潮流將社會推向浮躁之中。跟風是拙劣的模仿,缺乏理性,會喪失文化個性。經常從眾跟風,不僅有可能抵制個性發展、扼殺創造力,甚至可能造成“千人一面”的社會環境。

為此,我們應正確引導,以人為本,切實杜絕跟風,第一,要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育,尤其是要注意從中華文化的燦爛歷史中去尋找民族文化的根基與信心。第二,要充分引導和利用網絡信息傳媒,打造健康的社會風潮。第三,全社會應積極倡導公眾的個性發展,鼓勵創新精神。

歸納概括題是申論考試中最常規的題目,考察頻率最高、考察內容相對簡單,因此,作為一種基礎題型,歸納概括題是考生要決戰公考必須掌握的題型。在做這類題的過程中有一些原則是我們必須遵循的,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在此給大家講解一下,“問什麼答什麼”這一原則在歸納概括題中的用法。

一、審清題幹核心要素

審題幹得答題思路。歸納概括題的核心方法是審題、找點、加工、書寫,審題步驟非常關鍵,它能夠讓我們快速鎖定題幹關鍵詞,得到想要的信息。例如2014年副省級第一題這樣問道:“‘給定資料2’揭示了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通過讀這道題的題幹,我們判斷出這道題目的題型為歸納概括題,需要我們從給定資料二中找出作答對象“缺失”相關的要點。而“缺失”一詞與之前講過的問題詞是同義詞,因此,經過轉換,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要在給定資料中尋找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審題幹我們得出的答題思路是:“社會心理方面的缺失有:一是......;二是......。”當然,除了這道題目出現的問題詞之外,近幾年的考試還出現要概括“措施”、“功能”、“流程”、“要求”等,需要同學們在進一步練習的過程中逐漸掌握。

審要求得評分標準。申論題目作答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因為申論處處有陷阱。因此,同學們在審清楚作答對象之後,還需要明確題目的要求。以2014年副省級第一題為例,一般情況下歸納概括題的要求包括:全面、準確、簡明,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需要特別關注有沒有出現特殊的要求。如果要明白它的特殊含義,如果沒有直接進入給定資料找點即可。

二、尋找材料對應的相關信息

明確題幹問什麼之後,我們需要進入給定資料找出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在找點的過程中就要運用到詞句段的閱讀方法。還是以一道真題為例。材料中有表示問題的詞彙,例如:“壓力大”、“不公平”等表示負面的、消極的詞彙,“缺乏”、“下降”等表示問題的詞彙,“問題”、“缺失”等的詞彙。通過這些提示詞我們明白了進入給定資料找點的時候要注意運用詞句段的閱讀方法,尋找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就能得到答案的要點。

找要點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幾點:

1. 在字數允許的條件下寧濫勿缺。歸納概括題為採點給分,寫上要點才得分,不寫要點不得分,多寫要點不扣分。因此,同學們要儘量多寫要點,防止漏點。

2.採用原文關鍵詞作答。歸納概括題答案基本上都來自於材料,我們同學們答題的時候直接抄寫原文即可,不需要自己主觀發揮,自己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