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委書記衛星:耕好「綠色經濟」試驗田

普洱市委書記衛星:耕好“綠色經濟”試驗田

普洱市委書記衛星(右)調研生態茶園建設

“綠色是普洱的最大特色,生態是普洱最大的亮點、賣點,是健康養生的最佳環境、普洱人民最大的財富,要保護好生態,用好生態優勢、打好生態牌、做好生態文章、強化生態宣傳和營銷包裝,培育生態財政。要按照陳豪書記提出的,緊緊圍繞‘生態宜居之城、健康養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 ’發展定位,把普洱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示範城市、祖國西南邊疆的綠色明珠;按照阮成發省長提出的,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力爭在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上走在全省前列、做到全省最好。”日前,普洱市委書記衛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普洱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耕好綠色經濟“試驗田”,推動生態與生計兼顧、增收與增綠協調、綠起來與富起來統一,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為實現“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目標增光添彩。

衛星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普洱市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要綠色、生態、惠民的GDP,不要帶血、汙染、低效益的GDP,加快建設綠色普洱,讓美麗“顏值”變成經濟“產值”,讓綠水青山成為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靠山”;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和保護是第一政績不動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中,加大了環評和生態監管的力度,提高了環保準入的門檻,進一步釐清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哪些是必須堅守的發展底線,哪些是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保護,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兩條底線”一起守,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座寶山”一起建,百姓富裕與生態優美“兩個成果”一起收的綠色發展之路。2017年,全市實現綠色GDP 588.29億元,佔GDP比重達94%。

目前,普洱市圍繞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這個總平臺,以“兩型三化”為方向,聚焦“五鏈統籌”,全力打好“三張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進特色生物、清潔能源、現代林產業、休閒度假養生“四大基地”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遊文化、信息“四大產業”建設,做精特色生物產業,做活休閒度假養生產業,做大綠色工業,做快邊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動存量經濟綠色化改造、增量經濟綠色化構建,努力構建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綠色經濟為主流、綠色產業為主體、綠色企業為主力的綠色發展新格局,推動綠色經濟從試驗上升到示範,為其他地區綠色發展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同時,在國家發改委支持下率先在全國探索推行GDP與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機制,把“綠水青山”量化為具體的“金山銀山”,體現了保護的價值和經濟發展的質量。

“當前,普洱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榮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被確定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地區和全國首批產城融合城市,更加堅定了我們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生態文明的信心和決心。”

衛星表示,今後,普洱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一門心思抓發展,一刻不停促落實,全力推進綠色、通暢、文化、品牌、效率、幸福“六個普洱”建設,補短板、強產業,激活力、增動力,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奮力開創新時代普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雲南網記者 沈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