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新希望!心臟病患者或將迎來福音?

隨著近日《我不是藥神》的熱播,一種惡性血液疾病——“慢性粒白血病”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電影故事發生在2002年的中國,影片中所介紹的慢性粒白血病是一種由造血幹細胞克隆增殖形成的惡性腫瘤,這種疾病難以從根本上治癒,患者只能不斷服用格列寧藥物才能控制病症,維持生命,而在2002年,中國出售的格列寧藥價高達2萬人民幣,普通百姓根本負擔不起,當時的慢粒患者存活率僅30%。而好在自2013年以來,隨著我國醫保的不斷完善,如今這種藥物在國產藥物報銷後僅為500-600元/月,慢粒病人的生存率已經達90%,影片片尾的“希望”也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實現。

《我不是藥神》新希望!心臟病患者或將迎來福音?

然而除了慢粒,還有很多病症無法找到根本有效的治癒方法,患者也只能通過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來維持生命,而且費用高昂,比如嚴重的心臟病、神經系統受到嚴重損害的等等,只能通過藥物的維持和漫長的治療。對於一個內臟組織受損的病人來說,修復的過程是很漫長的,尤其是對於神經損傷的病人來說,要修復超過兩釐米的神經損傷就更為困難了。

最近,愛爾蘭先進材料和生物工程國家研究中心(AMBER)和德國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材料,用於心臟、神經、脊髓及其他組織的再生,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學科國際權威雜誌《先進材料》上。

研究發現,添加了石墨烯的膠原蛋白具有導電性,可以促進細胞生長,當施加電刺激時,能夠根據電脈衝方向調整心肌細胞。這個特性可用於大範圍神經缺損和大面積心臟壁損傷的修復,也可用於脊髓和大腦等區域的再生。

《我不是藥神》新希望!心臟病患者或將迎來福音?

這一發現為成千上萬的心臟、神經或脊髓受到嚴重損害,或者有燒傷病症且受傷組織難以修復的人們帶來了希望。

而在此前,Amber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大量生產石墨烯材料的工藝,為這項技術低成本規模化應用提供了條件。

《我不是藥神》新希望!心臟病患者或將迎來福音?

杜巴在線是一個新材料領域知識技能共享平臺的微信公眾號。通過互聯網技術,聚集了新材料領域的頂級大咖,讓你可以輕鬆向大咖提問,大咖在24小時內解決你的問題。這極大提升了效率,極大的降低了成本,解決新材料領域關於人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還等什麼?拿起手機關注公眾號:杜巴在線? 加入我們,一起為中國新材料事業添磚加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