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證監會央行究竟誰來回應更好?

股市暴跌,證監會央行究竟誰來回應更好?

股市走勢誰來更有效

19日我們股市千股跌停再度重現,上證綜指以最終收報2907.82點,較前一交易日跌114.08點,跌幅為3.78%。深證成指收報9414.76點,跌528.37點,跌幅達5.31%,創業板指數跌5.76%至1547.15點。中小板指數跌4.82%,以6488.90點收盤。滬深兩市出現千股跌停,僅107只交易品種收漲,3255只交易品種下跌。

針對股市暴跌,央行行長接受媒體採訪,話語擲地有聲,“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我對此充滿信心”,並表示要做好前瞻性工作力保流動性穩定保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作為央行行長易綱已經做到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針對這一講話,鈕文新發表署名文章發出一個問題,股市下跌問題接受媒體採訪為什麼是央行?而不是證監會?

鈕文新從美國市場出發,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是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一句話“我們將為證券公司提供無限量流動性”,立即恢復了市場正常運行;2008年金融危機時同樣如此,在政府包攬金融機構壞賬的前提下,伯南克的大規模“QE+扭曲操作”解救了美國金融市場,股市連續9年上漲解救了美國經濟。得出結論是股票市場預期管理的主要職責非央行莫屬。

筆者認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美國國情與中國國情不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的股市不能照搬美國股市管理的那一套,美國股市流動性缺失是因為金融市場缺錢,導致機構投資者不得不拋售股票應付流動性危機,從來不用擔憂IPO快慢,融資多少問題,在中國不一樣,我們股市走勢涉及更多的因素,不是簡單的流動性問題,投資者經常擔憂的是IPO問題,雖然這種心理不健康,但IPO快慢融資規模成為投資者心裡一個無法跨越的魔障,中國整個金融市場不缺少流動性,雖然有一些機構需要拋售股票應對流動性,但是絕大部分機構不需要拋售股票應對流動性,何況中國機構持股比例不高,主要是一個散戶為主導的市場,佔據較大部分市值,市場流動性緊張不會給散戶流動性造成緊張,何況散戶根本不缺錢,4月居民存款雖然明顯下滑,較上個月大幅減少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餘額依然高達67.4萬億元。只要其中小部分流進股市,股市流動性馬上改觀,問題在於居民的存款沒有流進進股市,而是繞著股市走,寧可排隊炒房,也不願意進入股市。

雖然一線城市地產也降溫的跡象,但是三、四和五線城市房市火爆,抽籤買房再度火爆上演,這哪裡是缺少流動性,分明就是流動性氾濫,只不過是不進股市罷了。這與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房價暴跌截然相反,美國是真的流動性危機,而中國可能只是金融市場結構性流動性危機,股市就是那個結構性流動性危機之一。

易綱先生是央行行長,掌管的是市場全局流動性,不能夠從微觀上逼迫流動性進入股市,因此即使釋放流動性力保流動性充裕,市場資產泡沫橫飛,也不能保證流動性就會進入股市,要吸引資金進入股市還是要從股市自身出發,反思資金緣何繞開股市走,我們股市要更多思考的是提升吸引力問題。

17年雖然上證綜指出現慢牛,但其實並不代表絕大部分股票上漲,而是一個結構性的行情,那就是權重白馬股上漲的結構性行情,有專家認為是價值投資的勝利,可中小盤股票實際上跌幅巨大,大家頗大,數據寶統計顯示,截止17年12月下旬,剔除次新股後,年內上漲的股票只有600多隻,佔比略超20%,下跌20%以內772只,下跌20-50%1394只,下跌超50%192只。當時已經隱隱出現了股權質押風險和資管產品爆倉風險。

17年市場股市爭議的焦點就是IPO常態化,筆者一直觀點是認可IPO常態化不能停停發發,但是也不能大躍進式發行,這會導致市場增量資金趕不上新增籌碼,造成新增資金與新增籌碼之間的矛盾,投資者拋售老股承接新股,帶來二級市場下跌,投資者以腳投票從而選擇離場,股市去散戶化不是以這種方式來完成而是通過提高機構理財能力來完成。

投資者較長時間虧損信心脆弱,加上貿易糾紛加大最近股市下跌,另一個就是新股擴容壓力增加,中國人保等中大盤股過會待發,藥明康德、工業富聯、寧德時代三家獨角獸次第上市,成交巨大,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對中小盤股票造成巨大資金虹吸,導致中小盤股票嚴重失血下跌,而小米CDR快速上會,媒體報道百度CDR緊隨其後,市場擔憂心態驟然升高,投資者風險偏好快速下行,股指連續調整,最後信心崩潰出現暴跌,引發股權質押風險進一步引發市場擔憂再度加大下跌。

因此股市真正的問題不是央行的流動性管理問題,而是市場IPO引發的投資者信心不足問題,如果是央行流動性管理問題導致股市下跌。易綱行長講話和央行注入流動性以後,股指就應該止跌回升,但是今天市場依然出現較大跌幅,依然有百股跌停。

筆者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中國股市下跌缺少的是預期管理》除了央行流動性管理預期以外,強調證監會要穩定市場新股預期,讓投資者對於新股過快發行應該徹底消除憂慮,新股發行預期管理與新股常態化發行並不矛盾,更不是行政過度干預,市場化不是放任不管。

我們實行審核制, 證監會不僅負責監管,還負責新股的審核與發行,而美國實施註冊制,兩國證監會的使命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