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破不了彩電業困局:打開商業大門的鑰匙在誰手中?

低價破不了彩電業困局:打開商業大門的鑰匙在誰手中?

家電行業難過,彩電行業更是整個家電產業最難過的領域。市場需求換代慢、增長動力不足、利潤薄、價格戰密集、面板價格大起大落……種種現狀給中外彩電企業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在尋求市場突圍的道路中,價格戰成為企業為解除困局的主要手段。但犧牲利潤換來的小幅恢復性增長,實際上是飲鴆止渴,遠水難救近火。

中怡康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彩電市場零售規模同比增長0.7%,零售額同比下滑5.9%。而奧維雲網數據也顯示,同期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同比增長3.6%,零售額規模同比下滑2%。“量增額降”可以說是對2018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在複雜的環境下,為應對增長動力不足從而發動價格戰的結果。現在來看,卻是自食惡果。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線上彩電市場均價為2545元,同比下降10.2%。數據證明,市場規模增長是價格下降推動的,但是另一個數據卻說明,價格下調對市場銷量的刺激作用呈現下滑趨勢。有業內人士稱,2016年上半年電視均價每降低1元,線上市場規模的增長為9479臺,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情況變成均價每降低1元,線上市場規模的增長僅為7956臺。

對彩電行業來說,價格戰最不陌生。在30年的發展歷程中,行業大規模價格戰超過20次,平均1.5年一次,每一次消耗的都是行業整體利益。都知道打價格戰不好,但對電視行業來說,卻遲遲找不到其他解困的好辦法。

一般意義上,每一次創新技術的引入,都會引領產業的升級,但是智能電視替代傳統電視的過程,伴隨著卻是更為激烈的價格戰。相比於智能手機品牌對傳統手機廠商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的衝擊,彩電行業在追逐智能化轉型的路上,海信、索尼、TCL等企業起碼在思路上沒有掉隊。當然另一部分原因也在於互聯網電視不管是產品還是模式,都沒有站穩腳跟,但價格戰卻是愈演愈烈。

從當前彩電行業的發展和市場需求來看,注重個性化、高品質、情感訴求成為主流趨勢。其中智能化浪潮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為相比於OLED、4K等顯示技術在行業中的延續性的穩步推行,智能化更具顛覆性能量。有數據稱,中國家庭電視總保有量大概5.35億臺,未來幾年將有近4億臺電視更新換成智能電視,市場空間不小,尤其是在寬帶加速普及中的農村市場。

但不可否認的是,彩電智能化的創新之路卻同樣陷入窘境。同質化、缺乏突破性體驗等等,都在阻礙行業發展。特別是行業忙著打價格戰求銷量,而忽視產品創新。實際上,作為技術相對密集的產業,在彩電智能化的發展上,有很大的拓展和挖掘空間。比如內容的豐富性,以及社交互動性等等,使其承擔起智能家居生活體驗的樞紐作用。

今年上半年彩電市場行情已經說明,單純靠降價已經無法拉動市場的高增長,必須依靠產品和技術的迭代來實現突破。當然壓力仍然巨大,但是守住創新方向,才能撥開雲霧!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