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個犧牲在戰鬥一線的中央委員,一封家書鋪墊革命路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印象·常州”名人系列網絡展播(二)

“16歲啟志常州,追尋真理;17歲求學京津,確立信仰;22歲奔走四方,參與建黨……”

從1898.6.17至1927.12.12,一個人的生命如此短暫,但實現了他“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誓言。

他,是張太雷。

1一封家書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烈士家書手稿(原件藏中國革命博物館)

這封家書現藏於中國革命博物館。其殘破的外表述說著幾十年的風雨顛簸;其塗改的筆跡抒發著內心的躊躇與謹慎。

它,書寫於革命者踏上征程前夜

這封家書寫於1921年1-2月間。當時張太雷即將遠行。

1921年初,共產國際在伊爾庫茨克成立遠東書記處,遠東各國共產黨的組織不再由俄共(布)下屬組織聯絡,而改歸共產國際直接領導,要求中國的共產主義組織派一個代表前去。李大釗等商定,派已經與維經斯基有過聯繫(維經斯基被任命為遠東書記處的日常工作負責人)、精通英語、年僅22歲的北洋大學畢業生張太雷前去。

他下定決心肩負這崇高的使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派赴共產國際的第一位使者。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1921年在蘇聯時的張太雷

它,與妻信的柔情中訴說堅定信仰

在這封家書裡,張太雷向妻子陸靜華隱秘地袒露了自己的未來打算及對幸福的理解。

他寫信的目的,是要向極盼他畢業後找到如意工作、進而改善家境的母親妻子訴說自己放棄了讀書做官的老路、走上了共產主義之路的決定,並希望獲得她們的理解。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與妻子陸靜華

2一個信仰

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信仰

1898年6月17日,張太雷出生在常州西門外西倉街,早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然而工於學業,小學畢業後順利考入常州府中學堂。在中學,偷偷閱讀了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人的書籍,在幼小的內心萌發了追求自由民主的主張。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冬轉考入北洋大學法科預科。在北洋大學就讀期間正值中華民族內憂外患,各種思潮風起雲湧之時,馬克思主義思潮隨之湧入中國。1917年,馬克思主義實踐成果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為中國的一批愛國青年找到了救國出口。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張太雷積極投身其中,並在北洋大學成立了中國大學生最早革命團體之一——“社會改造社”,團結青年學生學子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設一個民主、自由和科學文明的國家。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畢業證書(原件藏於天津大學檔案館)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學籍冊(原名張曾讓)

(原件藏於天津大學檔案館)

大學階段的張太雷作為天津愛國學生的重要成員,率先接觸到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在他們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啟蒙,併為之奮鬥終生。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五四愛國運動時,張太雷積極投身其中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益世報》報道張太雷赴塘沽及郊區演講情況。

3一條道路

他,選擇了走共產主義道路

在北洋大學時,張太雷邊學習邊勤工助學。從1918年5月開始,參與了《華北明星報》的編輯,工作中接觸到與俄共(布)、共產國際有十分密切關係的北京大學俄文教師柏烈偉,成為他的翻譯和助手,時常翻譯蘇俄文獻。《華北明星報》本身亦經常報道蘇俄情況及其他國家的布爾什維克運動的內容。這為張太雷打開了一扇通往革命道路之門。

歷經五四運動的洗禮,張太雷積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產生結合,豐富了張太雷的革命認識。1920年3月他參加了李大釗、鄧中夏、羅章龍等發起的馬克主義研究會。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李大釗發起的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會員合影

1920年4月,共產國際和俄共(布)遠東局派維經斯基來中國瞭解革命情況,張太雷經柏烈偉介紹擔任其秘書,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見面,醞釀創立中國共產黨黨團組織,張太雷全程擔任翻譯。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陪同維經斯基會見李大釗、陳獨秀

1921年2月,共產國際在伊爾庫茨克成立遠東書記處,要求中國的共產主義組織派代表去。李大釗等商議,派張太雷前去擔任中國科書記一職,意味著張太雷徹底走上無產階級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工作人員合影

(右二為維經斯基,右三為舒米阿斯基,右七為達林)

張太雷任中國科書記

4一種犧牲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領導廣州起義(油畫作品)

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道路。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廣州起義中的炮兵

12月12日,擔任廣東省委書記兼省委軍委書記的張太雷,奉命組織廣州起義,擔任總指揮。在準備工作緊張進行是,起義消息被洩,張太雷當機立斷提前一天起義。12日下午,重要陣地被佔領,敵人直撲總指揮部而來。張太雷身先士卒,趕赴前線指揮,不幸在途中遭遇敵人伏擊,壯烈犧牲,年僅29歲。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在戰鬥中犧牲(油畫作品)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1949年12月12日的《常州日報》,刊有張太雷烈士殉難及廣州起義紀念特刊。

5無法言盡的貢獻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永遠年輕的張太雷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和重要領導人之一,1920 年即參加了李大釗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北京早期黨組織,後參加過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會議,是四屆侯補中央委員、五屆中央委員、臨時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擔任過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等職。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1923年6月12-20日,張太雷參加中共“三大”,

當選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右三為張太雷(油畫作品)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1926年張太雷在北伐途中

張太雷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前身)的主要創始人,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1922 年5月5日在廣州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張太雷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大會通過了張太雷等人起草的團綱、團章和其他一些決議案,張太雷在會上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5 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張太雷當選為總書記。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負責起草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

圖為登載於1922年5月15日

《先驅》上的團一大通過的團章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1925年張太雷當選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

該照片拍攝於1925年

他是第一個被派往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的使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派往青年共產國際的使者之一。他擔任過維經斯基、馬林、達林、鮑羅廷等共產國際代表的翻譯和秘書,並以他無窮的精力、淵博的知識贏得了各國共產黨人對他的尊重,顯示了傑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譽為“真正的國際主義者” 。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1921年7月12日

張太雷在共產國際“三大”講壇上

介紹中國革命運動的情況

圖為演講稿譯稿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在共產國際工作時的照片

他對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國共合作有著特殊貢獻。他作為孫中山指派的 “孫逸仙博士代表團”的主要成員,出色地完成赴蘇考察任務。

他是黨內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他在《前鋒》、《嚮導》、《人民週刊》、《中國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餘篇論著,至今仍熠熠生輝。李大釗先生稱讚他" 學貫中西、才華出眾。"

他是著名的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起義戰鬥中被敵人槍擊陣亡,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29 歲年輕的生命,用自己的熱血和青春踐行了他年少時立下的“願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誓言,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張太雷紀念館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紀念館位於常州市天寧區和平路子和裡3號,由張太雷舊居、張太雷紀念館兩部分組成。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舊居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家的院子

舊居於1987年12月12日廣州起義暨張太雷英勇犧牲60週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館名“張太雷故居”由鄧小平題寫,為一座二進三開間木結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築,迄今已有百餘年曆史。紀念館以張太雷革命足跡為線索,濃縮張太雷29個春秋的圖片、油畫、實物等珍貴歷史資料,運用現代設計理念與藝術手法,展現張太雷同志革命、光輝的一生。

自開放以來,張太雷紀念館已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參觀者300多萬人次,先後出版了《張太雷傳記》《張太雷年譜》《回憶張太雷》《張太雷文集》《醒世驚雷》等20多本研究張太雷的書籍,是全國唯一集緬懷、紀念、宣傳、研究張太雷同志事跡與精神於一體的專業館。

今年6月17日張太雷誕辰120週年紀念日,紀念館在改建施工和陳展提升後重新對公眾開放。《張太雷生平事蹟展》同時面向公眾亮相,該展以張太雷29年的生平為線索,重點展示他為革命、為黨和人民奮鬥的宏偉事業。歷史圖片、塑像、裸眼3D幻影成像、時空相機、數字油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讓市民更深刻地感受那段歷史記憶和革命情懷,讓人們觸摸到一個有血有肉的張太雷。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一封家书铺垫革命路

張太雷生平事蹟展覽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