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李商隐的诗都叫《无题》,他还取过长达45字的标题!

打小读书君背诗就有个毛病,不爱背题目,因此常导致题目与诗文无法对应的窘境。所以,很爱李商隐,除开《乐游原》和《夜雨寄北》,他还写了十好几首《无题》,这多好记!

不要以为李商隐的诗都叫《无题》,他还取过长达45字的标题!

有时候总觉得,他取名叫“无题”,大概是懒得取题目吧。自从看到他另一首诗的题目,才是刷新了认知。

这首诗有非常有名的两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诗分两首,均为七绝,加起来一共56个字,背诵的话也就几分钟,但你造诗的题目是什么吗?

嗯。如果没数错的话,题目大概有45个字,比两首加起来的字数短几个……题目是这样的: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是的,你没看错,这首诗题目就是辣么长。一口气读下来差点断气。

不要以为李商隐的诗都叫《无题》,他还取过长达45字的标题!

所以,看了这个题目,瞬间你就觉得,背诵诗的内容,简直就不算个事儿。你看,这多好记——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感觉分分钟拿下有木有?!至此更能领略,诗词韵文的魅力所在。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神童,年仅十岁,便能在走马间即成诗。由冷灰残烛离情依依的送别宴,到诗人上任之路的联想:在那万里的丹山路上,桐花盛放,山间传来的雏凤鸣声,一定比老凤凰还更加清亮。这夸人手法,也是非常清新脱俗了,全家老小一起夸,以非梧桐不栖的凤凰作比,高贵!

不要以为李商隐的诗都叫《无题》,他还取过长达45字的标题!

而诗歌这么长的题目是在干啥?其实是在剧透,解析创作背景:在唐大中五年(851)秋末,诗人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在送别宴上,时年十岁的韩偓即席赋诗,才惊四座。五年后,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读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一份时隔五年的夸赞。

而其实,最值得珍视的,仍是这其一结尾的两句,诗人用鲜活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实景转化为虚拟的画面,情致深蕴,这可以说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了,“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厉不厉害?

不要以为李商隐的诗都叫《无题》,他还取过长达45字的标题!

也正因如此,寄酬诗本易被写得平凡,然此诗以“雏凤声清”的名句历来传诵不衰,除了诗人对后辈的真切情意外,跟这样的表达形式是分不开的。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画面,音韵,含义,真的美好,读完,也深觉诗词的美好。


本文由读书灯下原创发布,欢迎评论、留言、关注,与我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