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育,臨沂家長別再這麼做了!

寶寶的骨骼發育,是成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小寶寶骨骼比較嬌嫩,如果生活中不注意,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甚至產生疾病。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寶寶的骨骼發育情況,那麼影響寶寶骨骼發育的都有哪些因素呢?

這5種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育,臨沂家長別再這麼做了!

1、抱姿不正確

如果爸爸媽媽抱姿不正確,就會弄得寶寶周身不舒服,以致於哇哇大哭。爸媽長期“抱不離手”,再加上抱姿不正確,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的危害是很大的!

嬰幼兒期的骨骼發育還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長期處於彎曲的狀態,那麼脊柱的發育就可能出現畸形、不正常彎曲等情況,這將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如果得不到糾正,長大後就可能有脊柱側彎、駝背等現象。

另外,有些家長在抱抱的時候會搖晃嬰兒,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傷寶寶大腦。嬰兒頭頸部肌肉嫩,對頭部支撐力很弱,難以承受較大幅度搖晃和高拋的震動。如果不停地搖晃嬰兒,就容易使嬰兒的腦髓與較硬的腦殼相撞,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腦損傷。

這5種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育,臨沂家長別再這麼做了!

2、軟床墊不利於脊柱發育

寶寶在發育過程中身體骨骼的大部位都很容易變形,過軟的床墊無法給予寶寶的脊柱良好的支撐,不良的睡姿不利於寶寶骨骼發育。因此,在寶寶小時候給TA選擇一張軟硬適度有支撐的小床墊,這才是解決之本。

這5種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育,臨沂家長別再這麼做了!

3、拖拽寶寶容易引起脫臼

寶寶到了會爬會走的階段,四肢的長骨和腰部的扁骨穩定了,寶寶可以自己移動了。但是骨骼的硬度還不夠,所以當下半身承擔體重負荷時,可能會出現明顯的O型腿或X型腿,不用擔心,這都是暫時的,隨著寶寶的成長這種情況會自然好轉。另外,此時,連接寶寶骨骼的關節不像成人那麼牢固,所以當有外力快、猛地拽拉時,容易出現脫臼。

當嬰兒可以站立,會爬行之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平時作息中用一個小時抱抱寶寶,並幫助寶寶熟練完成各種爬行和站立的訓練,這樣既可以鍛鍊上肢、下肢和全身各關節,又增進了骨骼與肌肉的正常發育和血液循環及大腦智力的正常發育。

在這個階段,媽媽要注意不要過快、過猛地拽拉寶寶的胳膊。幫寶寶練習站、走時,我們都習慣用雙手拉著寶寶的胳膊,但是不能快、猛地拽拉,這樣容易造成脫臼。

有時候爸爸媽媽喜歡帶寶寶出去玩的時候,兩個人各拉寶寶一側的手走路,或是盪鞦韆。另外,寶寶在剛剛學走路的時候,很多人喜歡拉著他的手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脫臼的情況,所以做這個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這5種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育,臨沂家長別再這麼做了!

4、過早使用學步車

學步車是輔助孩子行走的穩定性工具,但是很多家長會早早的讓寶寶學走路,於是把寶寶放在了學步車裡,但是太早的話,寶寶的腿是不足以支撐寶寶行走的,過早地讓寶寶去使用學步車就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造成腿部變形。

這5種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育,臨沂家長別再這麼做了!

5、不良習慣易造成脖子傾斜

姿勢性斜頸一般都是由於不良睡姿、抱姿哺乳習慣或一些眼科異常而形成。但如果發現寶寶在出生兩週左右出現頭面部總傾斜向一側頸部,則需要警惕頸部是否有腫塊,一旦有可以感觸到的堅硬腫塊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排除先天性肌性斜頸。

這5種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育,臨沂家長別再這麼做了!

年紀比較小的寶寶,尤其脊柱的兩塊椎骨之間的軟骨特別的發達,生理彎曲還尚未固定,就會很容易出現變形。所以父母要多加註意,不要讓寶寶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姿勢,以免引起寶寶的骨骼變形,要引導寶寶走路的時候要挺胸抬頭,保持正確的坐、立、行姿勢,這樣才能寶寶駝背。

嬰兒幼小稚嫩,骨骼可塑性較大,具有一定的彈性。寶寶的骨骼跟未來的身高和骨骼健康有密切關係,骨骼生長髮育得好,身材便高大;骨骼的生長髮育出了毛病,會導致生長障礙,身材便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