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文藝范兒」故鄉的陷落

「检察文艺范儿」故乡的陷落

「检察文艺范儿」故乡的陷落

故鄉的陷落

紀然

故鄉

“月是故鄉明”,在故鄉陷落處,升起一彎明月,足以寄託永恆的鄉愁。

「检察文艺范儿」故乡的陷落

我曾就讀的小學舊址已經拆遷了,它是寶坻城區的第一所小學,褪色的牌匾、斑駁的影碑、一排排整齊的平房校舍和樹幹壯實、枝葉繁茂的老槐樹,構成我童年記憶延展的環境和底色。

「检察文艺范儿」故乡的陷落

我專程去看了我的母校舊址,與它做最後的道別。這也是我小學畢業後第一次重回母校。我上小學時,家鄉的城區正在悄悄發生改變,這些變化對於兩點一線、上學放學的我來說並不明顯。我上小學四年級時,我的班主任突然問我:“你要轉學了吧?”我一頭霧水,不知如何回答。我記得班主任和另一位老師說,我家在某小區買了樓房,還是兩層小樓。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我要搬家了,那時我對樓房、搬家沒有任何概念。第二次是媽媽問我:“我們可能要搬家了,但還要裝修房子,你可以考慮要不要轉學。如果你喜歡現在的學校,也可以繼續在這裡讀書。”我想都沒有想,便回答:“我要繼續在這裡讀書。”

小學畢業後,我做過很多夢,夢到我在教室裡讀書,夢到我們在操場邊的槐樹下玩耍。後來,我又搬了一次家,我一次都沒有夢到過那“兩層小樓”。我媽媽說,這是因為在我的意識裡,小學校園已不僅僅是我的學校,也是我的童年。現在來想,我的家鄉是一方很大很大的土地,我的故鄉卻是如此具體,甚至可以說:我在那幾排平房校舍間構建了我人生最初的精神陣地。

故鄉記憶

「检察文艺范儿」故乡的陷落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見證了城市化帶來的景象之繁華和現代化之便捷,心中萌生出一種想法:我的家鄉快快發展吧。變,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但談到“故鄉”,我們可能有不一樣的心境。有時,我總希望故鄉是一成不變的,是老舊的,也永遠是熟悉的。故鄉不同於家鄉,它更多地承載著精神內涵和歷史的留存,包容著我們的內心衝突和留戀惋惜,它在大浪淘沙中難免陷落,激盪起遊子的難愈的鄉愁。

遊子鄉愁,在現在來看,已經不必背井離鄉。或者說,當“鄉”的定義是“故鄉”而非“家鄉”時,在都市日漸膨脹、鄉村被賦予新形態的背景下,鄉土記憶必然被嵌入歷史,精神返鄉之路道阻且長,故鄉的實景往往是一片廢墟,而都市“遊子”的精神世界將愈加豐盈,鄉愁文化將愈加發達,由是形成新的“返鄉現象”。

「检察文艺范儿」故乡的陷落

我的老師梁鴻教授寫了《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梁光正的光》等作品,我最喜歡她筆下的吳鎮,大大的中國、小小的鎮,厚厚的鄉愁在薄薄的月光下,籠罩著偷偷從籃子裡撕一小塊羊肉放進嘴裡咀嚼的小姑娘。那個小姑娘就是我的老師啊。作家格非寫《望春風》,以不同於“江南三部曲”的面貌回望故鄉,也緬懷即將消逝的故鄉。這兩年,很多作者開始做一件事——逆生命河流而上,於變中求不變,以歸鄉的姿態書寫現實。有人說:“這些人一會兒說中國在這村,一會兒說中國在那莊,中國到底在哪兒?”

中國在你目之所及、足之所至的地方,中國在你脈搏的跳動、呼吸的張弛中,中國在你深沉的鄉愁和精神表達裡。

來自:寶坻檢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