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如何成長爲市值超萬億的公司?

當地時間8月2日,蘋果公司股價報收207.39美元,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一家萬億美元市值公司。

這一市值超過了兩個阿里巴巴(接近4700億美元),相當於3.5個工行。工行是A股最大市值公司。

2007年,中石油以48元在A股上市之時,市值也曾突破1萬億美元。

“股票價格是一個結果,本身不是成就,”庫克今年在接受《Fast Company》雜誌採訪時表示。“對我來說,關鍵在於產品和人。”

蘋果如何成長為一家價值數萬億美元公司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偉大的公司,都有時間的積累。

彭博社總結了42年來蘋果的成長路線,74個關鍵節點的重要人和事成就了蘋果。細看過程,感慨之外,帶來思考。

以下是“聰明投資者”的翻譯:


1976年4月1日:

蘋果計算機公司成立。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沃茲尼和羅納德韋恩創立了蘋果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1976年4月11日:

蘋果一代計算機橫空出世。蘋果一代由手工製造,帶主板,可連接至外接顯示器。

1977年2月11日:

邁克爾·斯科特被任命為CEO。蘋果公司任命製造部門高管邁克爾·斯科特為CEO。

1977年6月10日:

蘋果二代計算機誕生。這款產品是對蘋果一代更完美的升級,可連接到自身電腦屏幕。

1980年12月12日:

蘋果公司上市。蘋果首次上市股價定為每股22美元,股票代碼為AAPL。

1981年2月25日:

麥克·馬庫拉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馬庫拉是喬布斯早期的摯友,他從邁克爾·斯科特手中接過了CEO的職位。

1983年1月19日:

蘋果Lisa問世。它是一種帶有軟盤驅動和圖形化用戶界面的計算機。

1983年4月8日:

約翰·斯卡利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喬布斯招募了百事可樂高管約翰·斯卡利來管理蘋果公司。

1984年1月24日:

電腦Macintosh研製成功。喬布斯推出了Macintosh,開創了個人計算機時代。

1985年9月16日:

喬布斯被迫退出蘋果公司。史蒂夫·喬布斯在與約翰·斯卡利及董事會意見不合後,離開了蘋果公司。

1987年3月2日:

電腦Macintosh 二代推出。這款產品是對原始的Macintosh的升級。

1989年9月20日:

便攜式Macintosh誕生。這是首款能用電池供電的Macintosh。

1991年10月21日:

推出了PowerBook。它是最早的便攜式計算機之一,類似於現代的筆記本電腦。

1992年5月29日:

產品“牛頓”推出。斯卡利負責監督牛頓個人數字助理功能的發佈;然而這款產品很快遭遇失敗。

1993年6月23日:

邁克爾·斯賓德勒被任命為CEO。斯卡利離開蘋果公司,CEO的職位被斯賓德勒取代。

1994年2月17日:

QuickTake發佈。蘋果與柯達合作,推出了一款相機。

1994年12月13日:

遊戲機Pippin問世。蘋果公司在遊戲機產業上曇花一現。

1996年2月2日:

吉爾·阿梅里奧被任命為CEO。多年銷售業績下滑,吉爾·阿梅里奧掌權,但它仍然無法拯救蘋果。

1996年12月20日:

蘋果收購NeXT,史蒂夫·喬布斯重回蘋果。蘋果公司收購了喬布斯的軟件公司NeXT,喬布斯回到蘋果,為Mac和未來的iPhone操作系統奠定了基礎。

1997年3月20日:

Macintosh推出20週年。經過一年的研發,一臺價格昂貴、高科技的Macintosh上市,慶祝Macintosh第一代推出二十週年。

1997年8月6日:

微軟投資於蘋果公司。喬布斯宣佈從競爭對手微軟取得1.5億美元的投資。

1997年9月16日:

史蒂夫·喬布斯被任命為臨時CEO。蘋果公司董事會任命喬布斯為臨時首席執行官,取代阿梅里奧。

1997年11月10日:

蘋果公司推出了線上商店。擔任CEO僅僅幾個月,喬布斯為人們在線上購買蘋果的產品開闢了新的至關重要的銷售渠道。

1998年5月6日:

PowerBook G3誕生。這是史蒂夫·喬布斯推出的第一款PowerBook。

同一天,iMac電腦問世。消費者能通過這臺電腦連接互聯網,再次震撼了計算機行業。

1999年7月21日:

iBook出世。喬布斯推出具有無線網連接功能的彩色消費型計算機。

2000年1月5日:

喬布斯正式成為蘋果的首席執行官。喬布斯在產品公告中分享了這一消息。

2001年5月19日:

蘋果公司零售店開張。蘋果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店,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其方便的購買方式,和與“天才”交流的場所。2001年一年,蘋果公司開設了共25家店鋪。

2001年10月23日:

iPod產品上市。通過iPod,蘋果公司進入小型消費設備行業。

2003年4月28日:

蘋果公司震撼了音樂產業,接受盜版。

2004年1月6日:

iPod mini推出。豐富多彩的iPod系列有助於推廣mini。

2004年8月1日:

喬布斯首次申請病假。喬布斯需要一個月的病假,才能從手術中恢復,切除腫瘤。

2005年1月10日:

Mac mini誕生。這是一款低成本的Mac——你必須自帶鍵盤、鼠標和顯示屏。

2005年1月11日:

iPod shuffle上市。這是一種沒有屏幕的iPod,你可以像戴項鍊一樣戴著它。

2005年6月6日:

蘋果宣佈轉向英特爾處理器。蘋果稱將使用更快的英特爾處理器,允許使用更先進的計算機。

2005年9月7日:

iPod nano問世。小巧纖薄的iPod,配有彩色屏幕和點播輪,取代了iPod mini。

2006年1月10日:

MacBook Pro誕生。這是第一款採用英特爾芯和內置攝像頭的Mac電腦。

2006年10月4日:

蘋果公佈了回溯醜聞的結果。蘋果公司完成了對期權回溯醜聞的調查,導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前任高管提出指控。前CFO離開了董事會。

2007年1月9日:

iPhone橫空出世。iPhone的誕生,引領了智能手機的革命熱潮,這種熱潮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2007年6月29日:

iPhone持續銷售。iPhone開始在美國的蘋果專賣店銷售。

2007年9月5日:

iPod Touch被推出。這是一種高端的iPod,獲得了iPhone的大部分功能——除了不能接打電話。

2008年1月15日:

MacBook Air誕生。在發佈會上,喬布斯從信封中拿出了這款超薄計算機。

2008年3月6日:

iPhone App Store首次亮相。應用程序的生態系統功能是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

2008年6月9日:

iPhone 3G產生。喬布斯宣佈推出iPhone 3G,在全球擁有運營商合作伙伴,售價199美元。

2009年1月14日:

喬布斯休病假。媒體越來越多的猜測喬布斯的健康狀況後,他請了病假。

2009年6月29日:

休假結束。經過半年的休假,喬布斯重回蘋果。

2010年1月27日:

iPad誕生。喬布斯宣佈了這款產品是一款改變遊戲規則的平板電腦。

2010年6月7日:

iPhone 4問世。這是第一款主流的iPhone,有一個更清晰的屏幕,並且添加了Facetime。

2010年7月16日:

蘋果回應了iPhone 4的天線問題。在報告了iPhone 4的移動電話服務問題數週後,喬布斯舉行了新聞發佈會,承諾為iPhone 4所有者提供免費退貨。

2010年10月20日:

新款MacBook Air 產生。MacBook Air推出了兩款尺寸,併兼具部分iPad的功能。

2011年1月17日:

喬布斯請了最後一個病假。CEO的職位由蒂姆·庫克代替。

2011年3月2日:

iPad 2誕生。喬布斯在蘋果推出的產品發佈公告中出人意料地展示了iPad 2,奠定了平板電腦的王者地位。

2011年6月6日:

蘋果推出雲服務。喬布斯發佈了最新產品:一套名為iCloud的服務,將與蘋果的產品同步,幷包含媒體、音樂功能。

2011年8月24日:

蒂姆·庫克正式成為CEO,取代了喬布斯。

2011年10月4日:

Siri發佈。蘋果進入人工智能和語音領域,現在與亞馬遜的Alexa以及谷歌助手競爭。

2011年10月5日:

喬布斯逝世。喬布斯在與癌症的鬥爭中不幸逝世,終年56歲。

2012年3月7日:

新版iPad推出。蘋果推出了一款屏幕更加清晰的iPad,這是自喬布斯去世後推出的第一款重點產品。

2012年9月12日:

iPhone 5問世。第一款擁有全屏幕尺寸的iPhone。

2012年9月28日:

庫克為蘋果地圖道歉。庫克為蘋果推出有瑕疵的蘋果地圖道歉,蘋果地圖取代蘋果產品上的谷歌地圖。

2012年10月23日:

小型平板推出。在喬布斯重新推出小型iPad後,蘋果又重新推出了一款,不久就被更大的iPhone吞噬。

2012年10月29日:

庫克解僱了iPhone軟件的負責人。負責監督iPhone和iPad軟件開發的斯科特在與其他高管發生衝突後被趕出蘋果公司。

2013年10月15日:

Burberry的Angela接管蘋果的零售業。蘋果公司任命前Burberry的首席執行官Angela作為其新的零售主管,她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改善蘋果商店的運營。

2014年3月4日:

蘋果任命Maestri為首席財務官。蘋果公司任命Maestri,取代了彼得·奧本海默,奧本海默在為蘋果工作了18年後退休。

2014年9月9日:

Apple Watch出世。庫克任CEO後推出了一系列智能手錶,這些智能手錶已經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

同天,蘋果內支付服務推出,使用iPhone的內芯。

同時,iPhone 6和6plus上市。蘋果顯著提升屏幕尺寸,迎接來自三星的競爭。

2015年3月9日:

Research Kit推出。努力編寫了可應用於醫學領域的蘋果應用程序。

同天,新的MacBook推出,這款12英寸的筆記本以其尺寸和重量聞名。

2015年5月25日:

伊芙推出管理人職位。扭轉蘋果局面的關鍵設計師伊芙被任命為首席設計官,負責日常硬件軟件的設計管理。

2015年6月8日:

蘋果音樂誕生。這是該公司首個全面的音樂流媒體服務。

2015年9月9日:

iPad專業版問世。蘋果使用iPad Pro進入高端平板電腦市場,後來發佈了較小的版本。

2016年9月7日:

AirPods誕生。用於蘋果設備的無線耳機,和iPhone 7一起發佈。

2017年6月5日:

HomePod研製成功。這是蘋果採用Siri發明的首款智能揚聲器,與Google Home 以及亞馬遜的Amazon Echo競爭,該產品於2018年2月上市銷售。

2017年9月12日:

iPhone X推出。庫克推出了全新設計的iPhone X,以慶祝智能手機成立10週年。

2017年12月8日:

伊芙迴歸。蘋果公司表示,伊芙將重新管理蘋果的設計團隊。

2017年12月14日:

iMac Pro推出。這是適用於專業人士和遊戲玩家的高端版iMac。

2018年3月27日:

蘋果重新關注教育。在芝加哥一所高中的媒體活動中,蘋果重申對教育市場的承諾,為學生和老師提供入門級iPad和新的軟件。

2018年6月4日:

合併iOS和Mac應用程序。年度開發者大會上,蘋果表示將允許開發人員將iPhone和iPad的應用程序移植到Mac,為消費者創建一個更大的應用程序系統。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蘋果如何成長為市值超萬億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