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舊」時代落幕 「新」時代來臨

金融高質量發展是中國金融市場目前的重要工作目標,而隨著確定的“一行兩會”機構改革方案,對金融監管部門的重新整合劃分,將成為金融行業去除亂象,迴歸本源的重要一環。

自2018年3月13日中國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並,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的決議通過以後,預示著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將形成新的“一行兩會”結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銀保監會。

金融監管:“舊”時代落幕 “新”時代來臨

這也意味著中國15年以來運行的“一行三會”金融分業監管模式正在走向終結,歷史將發生重大轉折,金融行業將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遇。

要發展 就改革

自1992年證監會成立、1998年保監會成立,再到2003年銀監會正式從人民銀行分離後,“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模式正式顯現。而這一模式的出現,對中國金融行業的發展、穩定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萬物可期調查數據發現,截至2017年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首次突破250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4549家;保險業總資產規模16.75萬億元,保險公司近200家;證券公司131家總資產為6.14萬億元。銀行業和保險業資產規模分別是2003年的9倍和18倍,證券業資產規模是2008年公佈數據的5倍。

雖然“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模式使中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取得了重要進步,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競爭力的不斷加強,由此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

近兩年來金融風險頻發,2015年“股災”、寶萬之爭、僑興債等重要歷史事件都對現有的監管格局提出挑戰,“一行三會”分業監管的漏洞和弊端也引起監管部門對中國現有的監管格局進行反思。

金融監管:“舊”時代落幕 “新”時代來臨

2015年10月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正式提出要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2017年7月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改革創新更進一步。

而今年3月13日正式通過保監會與銀監會合並,同樣表明了監管機構對防範金融風險、監管體制與機構改革的決心。

監管合併 利弊同在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從此前的金融監管改革中可以發現,大多數是採用將相同功能的部門合併的原則。

而保監會與銀監會的合併,兩行業監管規制權劃歸屬於央行,一定程度上會將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相協調,有利於金融穩定發展。

據萬物可期獲悉,在合併的消息確定後,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分離監管規制與執行的益處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有利於確保發展與監管職能的切實分離,監管規則外生可以降低監管執行部門的自由裁量權,增強監管政策的透明度,從而保證監管者專注於監管。另一方面,亦有利於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金融風險已超出了單個領域監管部門的能力範圍。

金融監管:“舊”時代落幕 “新”時代來臨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分業監管模式的改變將推動金融的發展,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了自己的擔心。

諸多業界人士認為,在現實的監管中可能會遇到監管約束力不佳的問題,而“一行兩會”監管職責的界限確定,同樣也是一個難題。

金融強監管 日趨明顯

萬物可期梳理機構改革方案發現,方案中著重強調想要保障國家金融穩定與安全,就需要強化金融監管的思想。

方案中明確表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必須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保障國家金融安全,為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解決現行體制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強化綜合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相關業界人士同樣認為,此次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進一步確立了強監管的基調,金融監管的權威性、統一性與威懾力得到加強。

除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以外,萬物可期發現,央行目前正在起草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規則。

金融監管:“舊”時代落幕 “新”時代來臨

央行日前發佈的《2017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繼續推動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規則,明確市場準入、公司治理、資本充足、關聯交易等監管要求,探索完善相應的監管機制。

而隨著監管的不斷加強,防範金融風險工作的不斷推進,金融行業監管空白將逐漸縮小,灰色地帶套利也會不斷的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