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我们在华南名宇翠薇阁了解到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呜蝉聒噪,动辄汗流浃背。古代没有现代电扇、空调,但从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消暑纳凉诗来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纳凉的方法,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挥扇取凉

扇子古已有之,它有“蔑疑秋翼蝉,团取望舒景”之趣,“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却”,所以古人称它为“摇风”、“凉友”或“快哉风”。

唐代诗人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生动地描绘出少女们持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呈现出一幅清新的夏夜纳凉场景。明代诗人瞿佑有咏扇诗云:“开合清风纸半张,随之舒卷岂寻常。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自凉”。

北宋诗人朱载上有咏扇诗云:“宫纱蜂赶梅,宝扇鸾开翅;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后被编入《千家诗》)可见,持扇纳凉,清风徐徐,甚为惬意。

枕瓷减暑

宋代开始流行一种瓷枕,定窑出的最有名了。瓷枕的枕面上釉,脑袋枕着睡觉当然凉快极了。瓷枕两侧所刻诗句:“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主要寝具。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赏景祛暑

夏日绿色遍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一早一晚,或迎晨风到莲池赏荷,或肩彩云去柳堤倘徉,或披晚霞于清波荡桨。

北宋葛元怀喜爱欣赏景物,借景抒情,寻求乐趣。他在《夏日》中说:“晓荷承坠露,晚岫障斜阳。树下地常阴,水边风最凉。蝉移惊鹊近,鹭起得鱼忙。独坐视群动,闲消夏日长”。一边乘凉消夏,一边欣赏鸣蝉惊飞,喜鹊登技,鹭鸟掠水,鱼儿欢腾,真是情趣盎然,暑意全消!

南宋诗人陆游喜在水畔桥边纳凉,他在《桥南纳凉》诗中写道:“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莲池自在香”。这首诗,短短28字,写了众多的事物,如柳、桥、床、月、船。笛、风、莲等;顾及色、声、味,使人读之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绿柳林中,倘徉于碧波荡漾的荷塘小径,清风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声悠扬悦耳,暑热顿消于无形之中。

南宋另一诗人杨万里在《暮热游荷花池上》一诗中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挡得一西风。荷风人暮犹愁热,低面藏入碧伞中”。诗人邀友执伞遮阳,漫步荷花池边,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惬意写得栩栩如生。清初江堤的消暑诗:“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桑实画风。风来无质堆上纸,巧借柳枝相形容”。

晚清书法家何绍基的《慈仁寺荷花池》:“坐看倒影漫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都能让读者很容易从中感受到徐徐轻风带给盛夏夜中人的无限快乐。

垂钓抑暑

夏天的早晨或午后,撑竿垂钓于白杨遮盖、绿柳垂波的河湖岸畔,呼吸着水边的新鲜空气,欣赏着水中的百态游鱼,既消除了炎热暑气,又增添了生活乐趣;既宁神静气,又健脑强身,其兴颇浓,其益无穷。难怪唐朝储光羲会作诗曰:“垂钓绿弯春,春深古花乱;云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真可谓:风平,水清,心宁,垂钓之乐不在鱼,在于清凉世界也。

弈棋忘暑

有一首古诗曰:“对奕林荫下,存亡楚汉争;茗甘何晓味,烟灼哪知疼?人静无蝉噪,沉思任鸟鸣,相拼忘万事,忽见满天星”。随着棋局的变化,那夏日的热焰早消失得无影无踪。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冷饮遣暑

冷饮在古代已经出现。屈原《楚辞》中就有“挫糟冻饮耐清凉兮”的诗句。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中的“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达人显贵之家吃冷饮的情景。宋人杨万里对“冰酪”情有独钟:“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玉来盘底碎,雪向日冰消”。诗人食“冰酪”那种清凉感尽在诗中。不过,古时冷饮“价等金壁”,对平民百姓而言,当然只是一种奢望。

品茗消暑

《本草纲目》称:“茶、苦、甘、微寒、无毒”,治“痔瘘,利小便,去痰热、心渴……下气消食。”现代科学证实,茶,特别是绿茶,含有氨基酸、胡萝卜及维生素C、E、P,叶酸、钾、钠、磷、氟、锌等营养素和茶碱、茶多酚、咖啡因、挥发油等活性成分,除能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外,还有提神醒脑、除烦解渴、去腻消食和清热解毒等功能。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饮茶尤当其时。

“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限清凉。”北宋梅尧臣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诗中写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中饮,煮茗自忘归。”作者认为,古树参天、宁静而清幽的深山古寺,再加上清茗,真是清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宁心化暑

中医认为:人体由神与形合而为一,保健养生,须善于调援精神,讲究心理卫生,以增进健康。所以,古人非常看重通过心理减负来达到消暑纳凉之目的。无论天气多么炎热,只要静下心来,在空气清新的院中、书房或卧室,安上一张竹床,或摆一木凳,或置一躺椅,或坐,或倚,或卧,意及碧空、疏星、朗月或极地冰川、雪域草原,自会从胸中溢出清气,心底漾出凉意,惬意至极。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消暑》一诗中吟道:“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北宋诗人苏武也曾写过类似的诗:“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放了群功,空故纳万景。”南宋诗人陆游则有《夏日》:“竹梢露滴惊残梦,荷盖风翻送早凉。暑用酒逃犹有待,热凭静胜更无方。”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这一切,用宋代另一诗人温革《琐碎录》所引诗来总结,就是:“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珠海-古时文人夏天是在这样消暑

琚翠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