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手機放牀頭,真的會輻射傷腦嗎?


導語:送你6個建議,減少手機輻射。

很多人習慣睡前將手機放在床頭,這樣第二天醒來,不僅一伸手就能拿到手機,而且也不必起來關鬧鐘,實在是一舉兩得。

但是,研究發現,這種習慣可能需要付出一些健康的代價,值得我們重視。

手機輻射對大腦的影響

睡覺時手機放床頭,真的會輻射傷腦嗎?

早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就將手機輻射列為了“可能致癌物”。

根據致癌的可能性,致癌物從高到低分為5個等級:1類、2A類、2B類、3類、4類。

手機輻射即其中的2B類致癌物,它對人類的致癌性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但在動物實驗中獲得了一些證據。此類致癌物還有:氯仿、敵敵畏、DDT、食用色素、柴油燃料、汽車尾氣等。

雖然手機輻射的致癌性目前還處於“可能”階段。但健康是沒有後悔藥的,我們不能拿身體去賭這個“不可能”。

所以,晚上睡覺時,還是儘量把手機放遠一些,或者放到稍遠一些的床頭櫃上。

當然,晚上睡覺時,手機是待機的,待機的手機會有輻射嗎?

答案是:有的。

因為即使待機,手機亦需不時向外發射信號,以保持與基站之間的聯繫。特別是,如果你住的地方離基站比較遠,手機還會加大信號,以使信號到達基站。

睡覺時手機放床頭,真的會輻射傷腦嗎?

關於手機輻射大小的3個誤區

蘋果iPhone4的用戶安全手冊上就寫道:“當近距離使用iPhone進行無線語音通話或者數據傳送時,身體與iPhone之間應至少保持15毫米的距離。”

這說明,手機在“通話”和“數據傳送”時,電磁輻射會較強。那麼,在實際使用時,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手機輻射的大小呢?

電量?耳機線?機殼材料?

NO!

誤區1:手機一格電,輻射大千倍。

其實輻射大小和電量是沒有關係的。手機輻射的大小與手機發射信號的功率大小成正比,雖然手機信號功率越強,消耗的電量也一定越大,但是手機大叔可不是一個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發射多大的功率不是主要取決於電池裡還剩多少電量,在只剩一格電、電池快沒電的時候,手機反而會加速耗電,讓主人趕緊去充電?顯然不合邏輯。

誤區2:塑料機殼沒有屏蔽作用,輻射更大。

有人說,手機一定要買金屬機殼的,因為金屬殼能屏蔽輻射,而塑料機殼不能。其實,機身外殼的材料對輻射並沒什麼影響,因為即使是塑料機殼,其內部也會塗一層金屬塗層,從而對電磁波產生屏蔽。

誤區3:手機信號越強,輻射越大。

一般,我們會誤以為,手機上顯示的信號是向外發送的,所以信號越強,輻射越大。其實不是的,手機上顯示的信號是從基站接受到的,當手機上的信號如果只剩一格時,要麼手機距離基站很遠,要麼手機和基站之間有障礙物的阻擋(像在電梯裡)。

對手機而言,當信號小時,按照正常的發射功率,讓基站聽到自己也很難,此時唯有“加大嗓門”,提高自己發出的信號功率,以便更好發送信息給手機基站,所以輻射就會變得比較大。

所以,真相應該是:信號越小,輻射越大。

送你遠離手機輻射的6個建議

1、不在信號弱的環境下長時間使用;

2、用耳機接電話;

3、儘量減少通話時間;

4、手機儘量不要放在口袋、腰間和床頭;

5、接通手機最初5秒避免貼近耳朵;

6、手機信號弱時少聽電話。

睡覺時手機放床頭,真的會輻射傷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