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樓市二胎效應凸顯,90平米以上戶型成主流

惠州樓市二胎效應凸顯,90平米以上戶型成主流

2018年上半年,惠州樓市銷售還是一房難求嗎?後續房源供應充足嗎?近日,惠州中原地產發佈2018年半年度樓市監測數據稱,上半年惠州新房市場平均開盤認購率為81.7%,同比上浮8個百分點。後市方面,下半年潛在供應1400萬平方米,9月、10月仍是供應高峰期。從上半年的推盤和成交情況來看,90平方米以上中大戶型已成絕對主流,佔比超8成。

市場供應

上半年新房平均開盤認購率81.7%

惠州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上半年,惠州市新房市場公開發售項目合計94個,累計推售21072套,認購17219套,平均開盤認購率為81.7%,同比上浮8個百分點。

惠州下半年潛在供應量約為1400萬平方米,未來一年預計可入市貨量接近2000萬平方米,而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將是供應高峰期。“從上半年的供應速度來看,釋放的加速度已經到來,下半年有望突破1000平方米關口。”惠州中原戰略研究中心總監葉曉燕稱,從推售時間節點來看,9月、10月仍然是供應高峰期,合計供應面積佔下半年總量的51%。

在備受關注的去化率上,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惠州全市去化週期為6個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在即,高鐵交通利好等因素的影響下,購買力或將維持一段時間,但下半年蓄勢待發的品牌房企有望緩解庫存的“燃眉之急”。

業內人士稱,金九銀十仍是購房好時機,購房者可提前多加對比,選擇心宜房子。

推盤成交情況

惠州樓市二胎效應凸顯,90平米以上戶型成主流

90平方米以上戶型成絕對主流

從上半年的推盤和成交情況看,90平方米以上中大戶型已成絕對主流,佔比超8成。其中三房佔比超5成,三、四房佔比合計接近7成。相應地,曾經風靡市場的二房大幅萎縮,由2015年29%的佔比銳減至16%。

“二胎政策放開後,改善性住房需求已成為當下的主力客群,即使是首次置業客戶,也考慮功能的完備。”葉曉燕稱,惠州市場客戶還是以實用型買家為主,首置首改是市場主流,純投資佔比不高,根據上半年監測數據,客戶中自住需求的佔比64%,投資兼自住佔比19%,投資需求的佔17%。

這當中,首次置業比例達到57%,2次置業佔比32%,有3次置業的佔比6%,4次及以上的僅佔比5%。

而支付方式也有所變化。葉曉燕稱,在一波接一波的調控潮下,不少開發商面臨資金問題,各項目開始藉助多種手段提高資金週轉率,在此背景下,各縣區一次性付款購房比例有不同程度上調。但除惠陽大亞灣外,其他縣區支付方式佔大比例的仍是首付3成。

購房者結構

惠城購房本地客佔比超七成

購房者結構方面,惠州成交客戶9成是廣東客,省外客戶約佔1成,分佈在香港、江西、福建、山東、北京、東北等。具體到省內來分析,受大灣區、交通等因素影響,“跨城”效應凸顯。

據惠州中原地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購房者中,惠城以本地客為主,佔比超七成,其次為深圳客戶,佔比12%。在仲愷,本地客、深圳客分別佔比49%、35%。

與深圳相鄰的惠陽大亞灣,深圳客戶佔比較高,在74%~81%區間,毗鄰東莞的博羅,本地客佔比60%,東莞客佔比23%;而龍門,隨著即將拉通武深高速、汕湛高速等交通利好影響,今年樓市活躍度也高漲,成交客戶中,東莞客佔比46%,廣州客佔比29%。

從整體看,今年上半年,本地客戶約佔4成,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一成。深圳客戶佔比最高,保持在5成上下,但跟去年相同,有所減少。

延伸

惠州樓市二胎效應凸顯,90平米以上戶型成主流

全國百強房企紛紛佈局惠州

目前,惠州樓市已進入“百家爭鳴”的局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百強房企佈局惠州超60家,在惠項目儲備255個,並不斷尋求更多的土地儲備,還有更多房企在尋找合適機會進入惠州。

受此影響,房企集中度愈加提高,房企規模之爭愈加白熱化,寡頭格局凸顯。據統計,惠州樓市上半年交易TOP10的門檻已由去年同期的10億元提高到17億元;TOP20中,百強房企佔據70%的席位,交易額佔市場總額60%,TOP10房企交易額佔44%,TOP3佔了28%,而且TOP10房企則由品牌房企包攬。

梳理百強房企佈局惠州歷程不難發現,其始於2004年,帶動了惠州房價的第一輪上漲,以及市場規模的第一次擴張。2007年前後,碧桂園進軍惠州,在此後10年間,雖然陸續有更多品牌房企進入,但始終不成規模,不少房企來了又走。而最新一輪擴張熱潮則是始於2015年,碧桂園的大規模擴張,粵系、閩系、贛系、滬系等品牌房企不斷進入,品牌與規模之爭愈演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