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日前,《我在貴州等你3》餘慶專場已精彩亮相貴州衛視,受到廣大觀眾熱捧,節目中的馬蜂窩旅遊達人泰山奶爸帶著嚮往去到餘慶,寫下了一篇非常深刻的遊記,讓我們一起跟隨他的行程出發吧。

Let's Go~~

馬蜂窩旅遊網是中國領先的自由行服務平臺,由陳罡和呂剛創立於2006年,從2010年正式開始公司化運營。馬蜂窩的景點、餐飲、酒店等點評信息均來自上億用戶 的真實分享,每年幫助過億的旅行者制定自由行方案。

馬蜂窩旅遊網是廣受中國年輕一代追捧的旅行網站,被譽為中國的旅行聖經。2015年初,該公司發佈自由行戰略以來,逐漸探索出一條與傳統OTA(在線旅行社)截然不同的營運模式——基於個性化旅遊攻略信息構建的自由行交易與服務平臺。

馬蜂窩以“自由行”為核心,提供全球超過60000個旅遊目的地的旅遊攻略、旅遊問答、旅遊點評等資訊,以及酒店、交通、當地遊等自由行產品及服務。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我和這個世界不熟。 這並非是我安靜的原因。 我依舊有很多問題, 問南方,問故里,問希望,問距離。 我和這個世界不熟。 這並非是我孤寂的原因。 我依舊有很多訴求, 需慰藉,待分享,惹心煩,告訴你。

很久沒有獨自背上行囊,那種徹頭徹尾的。一個人爬坡上坎,尋找隱藏的美,一個人打著手電,仰望星空,一個人坐在陽臺上靜靜的發呆。我告訴媳婦,這樣的偶有的感覺雖然有些彆扭,但還蠻享受。

她說:“你老了。”我說:“是啊,我快老年痴呆了,快把你和兒子的名字刻在我手心上。“我想,旅行需要孤獨,需要一個人慢慢體會,靜靜思考。

它不同於旅遊,那需要一個風景稍微漂亮的地方,家人或是幾個最好的朋友,一起放鬆那勞累的心情或者勞累自己的身體。獨自的行囊,就是屈服於本心,並時刻對它說:不要害怕。

給兒子吹“牛逼”

旅行回來以後,我拿著照片給兒子“ 泰山 ”講述了在“ 餘慶 ”的旅行經歷:梯田,夕陽,螢火蟲,星辰,飛機......我編織著這個世界的美好,“ 泰山 ”告訴我:“爸爸教寶寶畫。”並和他一起在數位板上畫了下來,這是我們父與子合作的第一部作品。(頭圖)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旅居農家的紅色之旅

“ 餘慶 ”這個地名我還是第一次聽聞,倒是《易傳·文言傳·坤文言》有一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必定是一個福澤之地,才配得上這樣的名號。“說走就走,從不拉稀擺帶”是我的座右銘,我背上行囊,踏上了旅行大巴,前往目的地。

剛上車,滿滿一車人,好像有些無從下座,唯獨有一位體態丰韻的“朋友”,旁邊還留了2/3的位置,我也不害臊,一屁股坐了下去。這位“朋友”好像也沒有表現出不滿,肉嘟嘟的臉上綻放出迷之微笑。

從 貴陽 到 餘慶 接近3個小時的車程,窗外高速路一成不變的景色讓人眼皮很快耷拉下來。睡夢中,我無法抗拒旁邊的“朋友”吹彈可破的肌膚,搖搖晃晃的依靠著直到終點站。來不及謝過,它便匆匆下車,旅行中總會有些莫名的一面之緣,給予你當時最需要的幫助,哪怕她只是充氣的。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下車後,肚子開始咕咕直叫,在餘慶的街上瞎逛了兩轉,怎麼都繞不開“剔骨鴨”這幾個字。剔骨豬,剔骨牛,剔骨羊好理解,這剔骨鴨到底有什麼來頭,鴨子除了麵皮上有點肉,就剩排骨了,倒是和我的單薄有幾分相似之處。要把鴨肉剔骨,這裡面隱藏了多少絕密的刀法,作為一名但求一敗的“賤客”,是一定要去會上一會。最終我選擇了一家地處子營街道他山路3號“鴨店”,一探究竟。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鄉村剔骨鴨

爆炒收幹水分,口味偏辣,符合貴州人民的定位,好在我也是吃四川麻辣燙長大的,who怕who。點上一個小份,完全夠一個人的量了。果然吃鴨,不吐骨頭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一併入口的感受彷彿品嚐到了豬肉多汁,牛肉的嚼勁。“老闆,一桶飯!!”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鄉村剔骨鴨

大快朵頤後,再把素菜倒進去燜制一番,魔芋+豆腐入味後,一口下去,口齒留香。“老闆,再來一桶飯!!”最後,再來上一杯小葉苦丁,這就是剔骨鴨正確的食用指南。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鄉村剔骨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鄉村剔骨鴨

要想抓住遊客的心,必先留住遊客的胃,一頓剔骨鴨,就讓我扶牆而出,讓我對餘慶有了想深入探索的心思,好奇心驅使我開始用網絡搜索這個地方的信息,並不太多。

“紅渡村”三個字到是有些意思,因為遵義市是個紅色旅遊城市,取這樣的名字,是否與紅軍有些關聯。果然,其實這個村落原名巖門,我猜測因村落東面的一處連綿起伏的刀削巖壁上,有一個巨大的四方洞得來。巖壁上的洞——巖門。那麼為什麼後面改名為紅渡了呢?1935年1月紅軍在村中回龍渡口率先突破烏江、北上遵義而改名紅渡。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蜿蜒的山路上,有一處略顯殘破的村屋,這裡是中央紅軍第一師強渡烏江的作戰室,當年紅軍強渡烏江時,當地一伍姓老百姓主動讓出房屋讓紅軍辦公,這棟舊木房就是當年紅一團團長楊得志、政委黎林,參謀長胡發堅的辦公地點,也是軍民魚水情的見證。作為紅軍強渡烏江的遺存渡口,承載著忠骨英魂的熱血夢想,敬仰是這裡的主旋律。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1935年1月2日,紅一軍團第一師先遣團奉命從餘慶趕到烏江渡口——回龍渡,準備強渡烏江,在連一隻木槳,甚至連一塊像樣的木板也全被匪軍搜走了情況下,靠竹筏衝破了天險烏江。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的我,平日裡,還不能真正理解革命取得勝利的艱辛和不易,這樣的紅色教育醍醐灌頂,看著幾座捆綁木筏的紅軍雕塑,我一時恍惚,彷彿看到了當年紅軍們踏著刺骨的江水,用鮮血換取了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雖然紅渡村地理位置有寫偏僻,但是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和老鄉們的聊天中瞭解到,原來這裡正在打造以“旅居農家+旅遊景區”為開發模式,由政府出資,將以前的老房子裝修起來,可以自住,也能出租做民宿,整個村落變了風貌,人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靜處大山一隅,山清水秀,雞鳴狗吠,仍然是陶翁筆下的桃源情境。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上山路旁,有很多李子樹,嘴饞的我厚著臉皮去討吃,主人熱心的裝了一口袋。夏日的紅渡村,即使隱匿於群山之中,白天稍微活動,還是會滿頭大汗,李子正好能緩解水分的流失,用山泉水洗淨後,入口絲絲冰涼提神醒腦。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想要感受梯田和雲海,晚上徜徉在星空下聽聽蟬鳴蛙叫,宿上一晚是必要的, 餘慶坊就是不二的選擇。這裡的酒店沒有雖沒有豪華的裝潢,卻是一種融合自然的樸實,看似粗獷的設計,卻處處詮釋著田園生活的真諦。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順著餘慶坊的步道,就可以到達貴州十大梯田之一的紅渡梯田絕佳觀景點,其實今天雲層有些厚,我還是抱著RP爆發的心態選了一處覺得不錯的位置等待夕陽。原生態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昆蟲陪伴,而且個頭巨大,和它們廝殺1個多小時以後,終於不負等待。太陽在 密雲 的夾縫中探出了頭來,一瞬間,整個梯田就被餘暉點亮,氤氳的層次讓原本有些死板的階梯煥發了生機。光與影的交錯讓我驚歎自然和人類共同打造的鬼斧神工。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好景不長,數分鐘,太陽就躲進了雲層之後,也剝奪了梯田的色彩,天色因跟著陽光的藏匿暗了下來。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餘慶紅渡村

在這個小村落,彷彿時間也慢了下來,短短的一天,一個人可望著翠綠的梯田發呆,亦或是仰望頭頂的星空,感知宇宙的浩瀚。田園生活,到底是什麼?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是一種不為世俗的名利蠢蠢欲動生活狀態。我當然也放不下身邊的事、物,在小隱隱於野的地方安安靜靜的生活一輩子,但是這遠離喧囂的桃源不斷沖刷著我的心境,從而更好的面對明天的生活與挑戰。

茶園聲色

“ 餘慶茶,乾淨茶”,在餘慶街頭隨處都能看到這樣的口號,聽聞餘慶縣松煙鎮二龍村茶旅一體基地韻存了豐富的“茶文化、騎遊文化、山林文化、養生文化”,也成了我的第二個目的地。

前往的路上,經過敖溪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居然有千年歷史,路邊的廣場上,一尊手持畫戟,勒馬長嘯的將領,身後兩排手握長矛的戰士威風凌凌,氣勢逼人。雕像前的石碑上介紹道:毛巴(約841年-910年),“擅騎射,精韜略,通地理,善仁政”。唐朝後期,戰亂頻繁,因其驍勇善戰,戰功顯赫,被朝廷封為經略將軍、忠翊校尉,世襲餘慶土知州刺史,當上了“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人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司。這就是敖溪土司城的由來,敖溪文化底蘊深厚,土司建制在敖溪長達1035年,素有“黔北花燈之鄉, 餘慶文化之源”的美譽。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湖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湖

貴州是一個產茶大省,而餘慶更是其中佼佼者,松煙鎮二龍村茶旅一體基地打造了現代生態茶園應有的樣子。這裡,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區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獨特的自然地貌使得二龍的資源在山、優勢在水、發展在茶。

曾經看到一句話:“茶三酒四遊玩二”,意思是品工夫茶理想人數是三,飲酒為四人,遊玩最好是兩人。工夫茶茶盤的設計多以放置三個茶杯為準,三個茶杯正好構成了個“品”字,所謂的“品茶”。而我這次獨身一人變成了“茶一酒一遊玩一”。

小時候,家裡的老人們愛喝茶,我一直不能理解,那有些苦澀的水到底有什麼魅力,那些碳酸泡泡口感明顯更吸引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咳,不想承認老),我發現,茶與人生是分不開的,三毛說飲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茶可以分三六九等,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氣四溢,乍看上去一般無二,若想分辨優劣,還需用心去品。

陸羽泡的茶 ,像幅潑墨山水畫,他的《茶經》,千古流傳。與古人比起來,現代人對“茶道”的把握顯然要遜色了許多。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細膩瑣碎的心思了,很少考究什麼樣的茶具,什麼樣的泉水,更沒有閒心按什麼樣的步驟沏茶、品茶。現在,我也偶爾喝茶,但和品沾不上邊,更多喝的是一種世俗之氣。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松煙二龍山茶園

一壟壟茶園隨山蜿蜒,如海浪般舒展開去。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松煙二龍山茶園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松煙二龍山茶園

這裡每年還會舉辦“山地自行車越野賽”,聽茶園師傅們介紹,選手們會沿著高聳蜿蜒的茶山小道快速騎行,一路爬坡過坎,頗為考驗參賽選手的耐力和技術。騎行與茶樹的間隙中,我還是第一次聽聞,我不是山地車愛好者,卻也想在比賽的時候,再赴這裡,一睹風采。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松煙二龍山茶園

茶園中,整齊的插著一排排黃色的小旗,有的朋友已經猜出了其作用,就是粘蚊蟲的,不用農藥,也是乾淨茶的基本條件之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松煙二龍山茶園

沒有名勝,沒有喧譁,漫步於茶林之間,聞著淡淡的茶香,腦袋裡不停跳出一個廣告詞:“傳統的中國茶,神奇的東方樹葉。”

飛龍浪水灣

這裡是浪水灣景區,整湖23平方公里,都繞不開構皮灘水電站的建成後圍成的人工湖。因湖形似飛龍,故取名為飛龍湖,浪水灣只是飛龍湖其中一個景區。

大門用了一個框中格的設計,無數小格里曬滿了數百位採茶女的雕塑,有些繚亂。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既然是依湖而興,水上項目是體驗的首選,也想乘坐快艇,去見識一下構皮灘水電站,畢竟有著 亞洲第一高壩的美譽。碼頭用了浮動的塑料塊拼接而成,踏上去有些搖晃,又多了一絲玩趣。對於沒有嘗試過的項目,我總是會多看幾眼,由於距離電站坐快艇都要半小時才能到達,這些蠻有吸引力的皮划艇項目只好作罷。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螺旋槳高速的轟鳴,我們的小艇快速地駛離了碼頭,兩岸水中的枯木因為水位的上漲,只露出了頭頂的枝丫。幾番波折,湖面就越來越開闊,視野也隨之打開。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湖連谷、湖中峽、峽湖相間,兩岸的白壁上,任由歲月在其作畫。就算快艇奔行起來,湖面也依然還算波瀾不驚,輕輕到倚著座椅,些許悠然自得。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很遠就可以嗅到鋼筋混泥土的味道,大壩不偏不倚,呈現在眼前,我卻有些失望,第一高壩?好像我在國內還見過不少吧比這高的吧。船伕說道:“這是大壩的內側,整體壩高225m,如果你從外面看進來,會震撼的。”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這個還在施工的建築就是船舶的升降梯,通船後,船坐“電梯”提升高度世界第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第二日,我按耐不住繞道了大壩的外圍,讓眼睛確認了225米的高壩是什麼概念,我站在橋頭遙望,腿腳有些瑟瑟,船坐著雙層“電梯”下來以後,船上的人或許生在局中不知高淺,而局外的看客卻是心中早已波瀾。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除了水上項目,園區內還有許多吸引孩子的園區——神奇園,就是其中一個。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並非孩子,連成人也會樂在其中,拎起水壺衝乒乓球過橋、玩“真魔術”、嘗試走方磚、體驗兩人對過獨木橋、挑戰左右腦大比拼、走迷宮、親自參加“大變活人”、感受“百發百中”……

這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從抽象中提煉了出來,變成一個個有趣的娛樂項目,我忍不住將其一一嘗試了一遍,像孩子般和這些有趣的物理項目較起真來。園區的每一處設計都將趣味性、科普性、娛樂性融為一體,以娛施教。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體驗農耕,瞭解地方民俗文化,這是浪水灣景區的另一個園區——農耕園。隨著城市化推進,很多孩子對農業並不瞭解,這裡,可以學習到傳統的農耕文化,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通往猴山的路上,有一個玻璃球形的建築特別惹眼,長長的滑索將峽谷兩岸聯繫了起來,喜歡刺激的朋友體驗一把吻風的速度與激情,就特別值得一試。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表情已經透露著小緊張↓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救命.......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既然是猴山,猴,就是這裡的主人,行走的猴山的步道上,兩岸猿聲啼不住,我下意識收緊了肩上的揹包,握緊了手中的相機,對於這種高智慧的靈長類動物,保持一些警惕總是好的,腦中猴哥們哄搶遊客的畫面不斷浮現。可能是清晨,走到表演場,也沒有見到一隻在外面活蹦亂跳的猴子,偶見晃動的樹影,也不知是不是他們正在互相追逐作樂。

猴戲看過很多,這裡的猴子也算訓練有素,表演盡心盡力。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這隻裝死的龍套演員,任你怎麼拉拽它,也一動不動,演技堪稱行業標杆。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浪水灣景區

滑翔于飛龍寨

我們是龍的傳人,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飛龍寨,顧名思義,一定 和龍 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村寨內建有一條999米長的天下第一飛龍長廊,伏於江岸,氣勢宏偉。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金龍的內側,是一片碧綠的荷花園,園中棧道與園岸、亭廊相接,高低錯落,各種蓮開並蒂、風姿綽約,將人,龍與自然和諧的聯繫了起來。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浪漫的花海、壯麗的山水風情、美麗的田園風光,在夏日炎炎的季節裡,荷池裡飄來陣陣荷葉淡淡怡人的誘惑清香,入鏡便是一份寫意。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景區內,還有一個特別吸引我的項目——飛龍湖航空飛行營地,長長的飛行跑道,塔臺,機庫,一切都按照最專業的國際化標準修建。

飛翔似乎天生就對人類有種藕斷絲連的鼓動力,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廣闊天空的探索。就像按耐得住一顆躁動的想要上天的心,卻不一定能捆綁住你的靈魂,它一直在上空馳騁。無人機雖然取代了很多曾經必須在飛機上航拍的鏡頭,不過真正的飛翔藍天和在屏幕中所見完全是兩種感受。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每一臺飛機都非常的新↓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劃出跑道的一刻,沒有封閉機艙的束縛,在風和萬有引力的交相呼應下,身體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心和靈魂在此刻一同飛行。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飛上天空,去感受來自天空的問候,腳下一築一物越來越小,眼前是越來越開闊的視野,俯瞰飛龍湖才能感覺到貴州第一大湖的壯闊。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盛夏,當馬蜂窩遇上餘慶,結果是……

飛龍寨

“我欲乘雲逐月,守八百里山水,戲群鳥在側;攜如花美眷、摯友親朋臨風遙望;遍賞錦繡畫廊。”也許這就是飛翔的真諦。

餘慶麼麼噠

短短2天的行程,並非讓我喜歡上獨自旅行,不過與自己相處,那種一切全憑自己內心做主的從容與妥協讓我更加從容,也許我還無法做到佛系的看待一切,旅行的途中會時不時想起家人,朋友,如果我們一起,又會是怎樣?獨自飽覽的美景,獨自咀嚼的美食,陪伴和見證我成為了一個更豐富的自己,我也願意用這些豐富去對待我身邊的人。

最後用一首餘慶本土魔性歌曲結束這場獨自的旅行,還要找攻略?去餘慶玩,跟著歌詞走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