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姜文,最想得到的是母親的認可?請不要讓孩子活在差評里!

最近姜文參加一期節目,主持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我跟我媽的關係……”

中國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55歲,功成名就,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但他依然說,自己最想得到的是母親的認可。

姜文說了兩件小事,一件是他考上中戲,興沖沖地告訴母親,母親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姜文說“我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55歲的姜文,最想得到的是母親的認可?請不要讓孩子活在差評裡!

另一件是他出名了,給母親買了房,但她媽不願意去住。

改善和母親的關係,希望得到她的認可,一直是姜文的心結。但今年3月,母親去世,兩人失去了和解的機會。

活在父母的差評裡,是什麼感受?

總是不被認可,孩子就會自我放棄。“反正不管怎麼樣都是被否定,那還不如就直接不努力了。”

打壓式的親子關係裡,家長甚至會說“你恨我沒關係,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我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不知好歹呢。”這樣會讓孩子因為別人的懷疑而否定自己,甚至成為成長中最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

現實中,很多“勵志主角”也許在生活上吃盡苦頭,但他們的精神是富足的,這種精神力量大多源自父母的愛,讓他們獲得了安全感。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接納和鼓勵孩子,用愛給他們傳遞信心。

而不被父母認可的人,心裡都有一個即使功成名就也無法填補的黑洞。它使人活在自我評價偏低的困境裡,在自卑與自負兩種極端情緒中搖擺。

不要差評,請好好和孩子說話!

成年人常常難以釋懷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我人生最大的挫折是父母對我的打擊。”“我走再遠,也走不出父母的否定。”

所以,這一批人成為父母時,希望能更好的和孩子對話。

與孩子身同感受

當孩子跟你抱怨或者分享心情時,他是想要得到你的理解和認同,同時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問題。

在孩子表達感受時否定孩子,並且試圖把大人的觀點強加給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認為你不理解他,從而感到委屈,話題就會就此終止。

不要著急去指點孩子、教導孩子

,通過否定打壓的方式把大人的經驗和觀點強加給孩子是會適得其反的。

家長不僅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不管是喜悅、悲傷、痛苦、委屈還是糾結,還要儘量做到身同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然後順勢誘導孩子說出他此種感受的來由,激發孩子傾訴的慾望,實現積極有效的溝通。

對事不對人

孩子總是會犯錯的,家長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的錯誤,就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沒禮貌”“懶惰”等等。

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做到對事不對人,一定要把孩子不好的行為和他這個人分開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是影響最深的,如果因為一件小事,父母就上升到孩子的性格如何、習慣如何、前途如何……這樣會無形中讓孩子按照父母的評價去發展。

當孩子被否定時,他會自己建立一個心理保護區來保護自己,對家長進行抗拒或者排斥,把自己封閉起來。

所以有的父母感覺孩子不聽管教,越說越不聽。其實是自己的否定把他推開了。

55歲的姜文,最想得到的是母親的認可?請不要讓孩子活在差評裡!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每個孩子的發展和學習都應該發生在“最近發展區”,這個區域指的是:孩子目前無法自己獨立做到,但是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指導下,能夠做得到的發展範圍。

所以父母的鼓勵能幫孩子取得突破。假如連父母都放棄了希望,那對孩子而言,打擊是巨大的。

要相信“相信”和“支持”的力量,不要讓孩子活在差評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