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野果,竟能做出如此美味,還獲得過「金獎」

小時候,去住在山裡的大姨家過暑假,山裡靜謐清涼,還有很多城裡見不到的東西。表哥說帶著我們幾個小不點上山去探險,蹦噠蹦噠著向山林深處挺進。其實也沒什麼驚險的,倒是有很多野果子。有一種果子長得很像栗子,表哥說它叫苦櫧,他們會用這個來磨成苦櫧豆腐,和白豆腐的味道一點也不一樣,卻很好吃,聽他這麼一說,瞬間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說那我要摘一些回去嚐嚐, 於是滿載著苦櫧下山了。

大山裡的野果,竟能做出如此美味,還獲得過“金獎”

苦櫧樹是長江南北的分界樹,因為它是長江南端的特有植物,再往北就沒法生長,多生於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區。

大山裡的野果,竟能做出如此美味,還獲得過“金獎”

記憶裡姨媽把苦櫧做成豆腐的工序十分複雜,不過看見成品,著實被醜到了,淺栗色的豆腐,有些像豬血,甚至有點不敢吃。姨媽將苦櫧豆腐和嫩綠大蒜葉,紅辣椒一起紅燒,用老抽上色,冒著騰騰熱氣端上桌。吃起來口感是嫩滑的,有點Q彈,剛開始覺得略微苦澀,混著蒜葉的清香,辣椒的霸道,真是一道很特別的菜。

大山裡的野果,竟能做出如此美味,還獲得過“金獎”

離開家鄉上大學後,在杭州和上海再也沒有見過這種豆腐,後來瞭解到,原來它是江西,福建等地的傳統美食,還被已評為江西名菜,獲得金獎了。

大山裡的野果,竟能做出如此美味,還獲得過“金獎”

苦楮做出來的豆腐,味甘微寒,能補脾益胃,清熱潤燥,利小便,解熱毒,降低膽固醇,延緩腦細胞衰老,適合在吃多了油膩的食物之後搭配食用。這種獨特的美食,真是撩動著遊子的思鄉之情啊。

果蔬種植遇到技術難題,水果滯銷賣不動!別慌!

大山裡的野果,竟能做出如此美味,還獲得過“金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