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與今日頭條,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知乎與今日頭條,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西南角三層小洋樓

今日頭條挖角知乎已經有一個星期,這股討論的風潮也是淡了下來,互聯網的話題就是如此,假如話題的熱度能夠持續4天,就稱得上是大熱話題了。但是今天,在話題熱潮褪去,我還是原因來談談對此次話題的看法,以及其背後的一些邏輯

知乎植根於幾乎最肥沃的土壤,用三年的時間植根扎入土壤深處,澆灌它的園丁都是李嘉誠這樣在某一領域有著卓越領先地位的行業大佬,以上所有的因素決定了知乎本身的定位以及它的高逼格路線

知乎在公開註冊的前兩年,憑藉著內測三年中,大佬們生產的知識,吸引大批以求知,獵奇為心態的年輕人,學者的青睞,而有知識的學者又會在知乎的氛圍下不斷的回答新的問題,從而獲得眾多用戶的關注,這種正向的推力,吸引了更多的用戶流入知乎,為知乎源源不斷的輸入新鮮的血液。

知乎的窘境

1.知乎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無法商業化。

知乎是一款乾淨的產品,甚至看不到多少廣告,這可能與其創始人的理念有關,在這個商業化氣息濃重,金錢至上的現代社會實屬不易

面向太陽就會產生陰影,這種純淨的環境培養起來的知乎er,崇尚純粹的社區,對廣告的容忍度幾乎為0,在知乎嘗試變現之初,知乎的啟動頁展示了“魔獸世界”的2s廣告,這在其他app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結果在社區裡引起了軒然大波

我想起大名鼎鼎的B站,B站創始人承諾B站永遠不會打廣告(現在是有少量廣告的),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B站幾乎無任何收入,甚至幾度被傳B站被收購的消息(當然現在B站通過軟性廣告,遊戲聯合運營等手段,活得也是滋潤)

知乎能否像B站一樣慢慢的扭轉戰局,還很難說,但有一條商業社會的基本:保證產品能夠持續存活下去的是它是否能夠持續帶來收益。(顯然知乎現在是不能的)

2.問答社區的瓶頸和存量怪圈

知乎成立至今,站內已經有無法計量的提問和答案,現在在知乎鍵入關鍵詞,幾乎都能匹配到你想提問或想要搜索的信息,這也符合增長曲線的客觀規律,當時間延伸到足夠長時,問答的儲量不再發生明顯的增長,逐漸趨近於某一條漸近線,這就是知乎的瓶頸。換句話說,知乎的問題增量難以為繼,目前知乎在啃老本,依靠著社區目前的存量知識續命

知乎存量的龐大,覆蓋面之廣,促生出了另一個問題:問題都被答完了,似乎一切都盡善盡美,實質上是知乎er付出同樣的成本,再也無法得到幾年前那樣的關注,享受到足夠的存在感,對於在知乎站內沒有收入的答主,我想你知道那意味著什麼。

知乎的求生之路

顯然知乎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在問答社區知乎已經做到了極致,如果進一步提升知乎的價值,只有從另外的入口著手,這個入口就是“想法”模塊,想法模塊更像是花瓣,pinterest,瀑布流式的展示方法,應知乎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隨時分享想法的地方。

知乎似乎是要打造知識領域的微博,通過強弱關係鏈按照時間線的排列展示信息,對轉發操作加入了明顯的關聯,並在界面上作出了可視化的標誌,它更加註重人與人的連接,通過關係鏈的作用,將用戶沾粘在平臺上,這步改變是值得慶幸的,凡是知乎er都拭目以待。

還有很多很多關於知乎的想法,包括它的封閉特性,摺疊機制,封號刪帖機制,熟悉知乎的朋友都會有很深感受,在此就不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