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追寻,评剧早期的“四大名旦”(上)

吴学良

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评剧旦角逐渐一统天下。尤其以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四人成绩显著,被誉为评剧“四大名旦”。

记忆追寻,评剧早期的“四大名旦”(上)

李金顺(1896-—1952),天津王庆坨人,家贫,其母把她典当给魏连升学梆子,因为她嗓音细嫩,不适合高腔假嗓的梆子,其母将她赎回,逼她为妓,李金顺只身逃出,拜葛兆春为师学唱京韵大鼓。1917年天津发大水,李金顺坐大缸漂流,被南孙班救下,拜孙凤岗为师学艺,从此开始学习评剧,张有泰、倪俊生、董瑞海、朱井贤、夏春阳、张忠楷等人均对其传艺施教。

记忆追寻,评剧早期的“四大名旦”(上)

李金顺融百家之长,并把大鼓揉入其中,从而创造了唱腔优美,贵在传情的李派唱腔艺术。并且她对伴奏乐器也有所发展,巧妙地调动乐队,真正做到为我所运用自如的伴奏效果。

第二位是刘翠霞,刘翠霞(1911——1941),生于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因家境贫寒,五六岁随母亲到天津谋生,后拜师张百令学落子,14岁入金华玉班,拜赵月楼为师,初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戏,悄悄学会了她们的所有剧目。

记忆追寻,评剧早期的“四大名旦”(上)

刘翠霞对评剧的贡献,首次采用灯光布景,并创造了风格独特的刘派唱腔艺术,其特点,音域宽广,高低自如,一气呵成,刚柔并济,并且用板灵活,恰到好处。刘翠霞生前在高亭、百代等公司灌制了许多唱片,正是这些唱片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她所留下的腔韵。(后续请看《记忆追寻,评剧早期的“四大名旦”(下)》)

延伸作品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