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實體經濟痛點,廣式金融創新撬動萬億級市場

中國的經濟貨幣化率(廣義貨幣M2和GDP的比值)長期超過美國,位居主要經濟體第一位。儘管國別統計口徑有一定差異,但中國金融業的“虛擬化”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直擊實體經濟痛點,廣式金融創新撬動萬億級市場

對中國這樣的製造業大國來說,金融業應該更加趨於“傳統”,而過度創新,特別是側重於“自我交易”的金融並非中國所需。在普通製造業、商貿流通業因地租和其他隱性成本而成本高企之時,金融業更應提供穩定、持續的融資以解實體經濟之需。

直擊實體經濟痛點,廣式金融創新撬動萬億級市場

顯而易見,中國需要真正“嵌入”實體經濟的金融或“類金融”服務業,通過技術、商業模式的創新,要麼緩解資金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難題,直接降低融資成本;要麼通過整合流程,降低資金在流動環節上的“損耗”,和實體經濟形成雙贏。

直擊實體經濟痛點,廣式金融創新撬動萬億級市場

儘管廣州並非傳統的金融中心,但作為珠三角重要的資金配置地,大量“嵌入”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正在崛起。

直擊實體經濟痛點,廣式金融創新撬動萬億級市場

他們既來自民間創新,也來自於政府的“有為”推動。他們不是P2P公司的老闆,不是A股的資本運作大佬,他們玩的不是錢生錢或者財富騰挪的遊戲,而是從實體經濟“降成本”的過程中捕捉商機,既和實體經濟分享合理的利潤,也為打造良性的區域金融生態匯聚著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