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 還躲不起嗎

近來 “黑天鵝”事件不斷,就連公募基金也連連踩雷。作為這個市場最為脆弱的弱勢群體來說,中小投資者最好的防禦策略,無非就是一個“躲”字。

今年以來,我們的股市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無不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壓力的大背景下,卻不適當的過多地瀰漫著一種過於一廂情願的牛市預期氛圍,而且,在揮之不去的政策市情結的影響下,對於所謂的監管成果和上市公司業績也缺少實事求是的基本科學分析。這也是導致市場對於各種猝不及防的投資風險尤其是“黑天鵝事件”的發生缺乏必要心理準備和技術準備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難怪市場在跌了又跌的情況下,還在將好不容易才獲得的一點喘息之機當成難能可貴的反彈之兆,甚至在指數還沒回到3000點或剛剛與3000點似乎沾上一點邊的時候,就痴心妄想著牛市夢的重回人間。

我們並不認為“黑天鵝”是不可識別的,也不認為對“黑天鵝事件”的發生理所應該防不勝防。但是,能識別而識別不了,或者本該有備無暇而變成了防不勝防,這都不可能是沒有原因的。人為的誤導至少可以在某一時段甚至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讓人對“黑天鵝”及“黑天鵝事件”的發生不僅不期而遇,而且猝不及防。在這裡,人們由於對來自政策和信息的變量所瞭解和理解情況和程度的不同,各自在應對“黑天鵝”和“黑天鵝事件”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和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對此,不能一概而論。

完善的市場制度是防範和防禦“黑天鵝”和“黑天鵝事件”防火牆。我國資本市場跟國際上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相比,在這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因為存在這樣的差距,才更需要多一點實事求是,少一點文過飾非。否則,投資者在無可奈何地一再遭遇“黑天鵝”和“黑天鵝事件”並蒙受巨大的投資損失的時候,除了不得不自認倒黴之外,難道還非得要跟著某些政策市吹鼓手來為政策市所無可避免的先天性缺陷大唱特唱其讚歌不成?功勞歸政策,倒黴歸自己。這是什麼邏輯?

以這次為長春長生量身定製的退市新規而論,長春長生固然自作孽,不可活,活該被退市,被罰鉅款,以及首惡分子被鋃鐺入獄,但是,投資者何辜而必須承受如此雪上加霜的無妄之災?監管部門在東窗事發之前哪怕比投資者稍早一點發現作惡者的為非作歹,並在介入監管的同時也向投資者發佈及時的和善意的提醒,這恐怕還好說一點。問題是沒有。非但沒有,反而絲毫也不影響監管者的永遠正確,更無法改變投資者不得不自認倒黴的命運。如果投資者僅僅因為無法有先見之明也無法早作預防而不得不忍氣吞聲地蒙受這樣的無妄之災,並且所蒙受的損失還無法保證能不能得到相應的有效賠償。

在基本的市場制度和監管政策例如退市規則尚處於立法不到位,信息披露也還難免不盡人意的情況下,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尚且免不了踩雷,更何況在重大政策和內幕信息的瞭解和理解方面難免不與基金等機構處於較大不對稱地位的中小投資者?所以,我們這個市場在談到市場風險問題的時候,如果非要對中小投資者也扳起面孔來說什麼“投資者要自己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這其實也未必是真正公平的。我們的市場既然在一時之間還無法一刀切地對所有投資者實行准入制,那麼,在市場變量過多風險過大無法避免,且對“黑天鵝”缺乏必要的識別能力也缺乏相應風險承受力的中小投資者想要保護也未必能夠保護得及的情況下,是不是也應該向他們說一聲對不起呢?

就中小投資者而言,既然我們一時之間無法改變自己在信息和資金能力等諸多方面的不對稱情形,也不可能什麼都依賴政策市鞭長莫及的所謂投資者保護,那麼,又何必非得要不自量力地處處逞強事事爭先不可呢?與其對“黑天鵝”和“黑天鵝事件”防不勝防,還不如明哲保身,退避三舍。在筆者看來,當你實在看不清市場情況的時候,不妨暫且選擇階段性地退出市場。這至少不失為弱勢群體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在難以應對防不勝防的“黑天鵝”和“黑天鵝事件”時的一項自我保護的可選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