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我们眼中的岳飞大概总停留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形象上。不错,岳飞是“中兴四将”之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忠君爱民,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然而,铮铮铁骨也有细腻柔情的一面,他有情有梦,也会忧愁哀伤。

付诸诗词,便成以下这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018/7/27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蟋蟀不停地鸣叫,将词人从金戈铁马的梦中惊醒。醒来已是午夜时分,此人再难以入眠。“寒蛩”声音已是凄切,在满腹忧愁的词人听来,更是惊心。一个“惊”字,表明词人心神不宁,他一直在为国家的形势担忧,睡觉也睡不踏实。既然如此,他干脆披衣而起,独自在阶前徘徊。“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几句,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体现出无人理解、无人支持的巨大孤独感。“帘外月胧明”,好在,帘外有月亮可以为伴,可是连月亮都朦朦胧胧的,仿佛是在故意躲着词人自己。念此,更显孤立无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上阕主要写景,下阕注重抒情。“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三句,揭示出了词人无法安然入睡的原因,那就是收复失地受阻。岳飞的一生都在为收复河山、建功立业而奔走呼号,如今已满头白发,却不能回家。因为议和派的主张阻挡了中原的收复,也阻挡了词人回归家乡的进程。“旧山松竹老”五字,一写家落敌手的愤恨,一写“美人迟暮”的悲哀。结尾三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直抒胸臆,表达了极度的苦闷。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他本想要将心事付诸瑶琴,好好排遣一下烦恼,但知音太少,纵然弹断了琴弦,又会有谁来听呢?词人在这里引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明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支持者和理解者,心情十分孤寂。当时,岳飞极力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全是一片议和之声,作者陷入了孤掌难鸣的境地。所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两句,感叹的不是一般人的世无知己之悲,而是缺少志同道合之人的悲哀。全词寓情于景,含蓄曲折,深切地表达了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