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共處,究竟該誰在家裡說了算?

在中國有一個天生龐大的敵對群體,她們之間有一種用科學、宗教、哲學、心理學甚至神學都無法緩和的關係,叫做:婆媳關係。

在婆婆眼裡,媳婦是“經驗不如自己”卻想奪權上位的後來者;

在媳婦眼裡,婆婆是“頑固不自知,倚老賣老”的強權霸位者。

雖然說一個女人很有可能做了媳婦還會做婆婆,但是“婆媳關係”這個坎,無論身份怎麼變,都一定不願意跨過去。

有媳婦說:“我嫁給你們家了,你不得對我好點,替我幹活,幫我帶娃,給我錢花,否則我憑什麼替你生孫子/女啊?”

朱雨辰的媽媽代言了這類婆婆:“我辛辛苦苦養大兒子,你嫁過來以後不是應該好好相夫教子,料理家務,否則我為什麼要讓兒子娶你呢?”

婆媳話題,真是一個永遠找不到正解的家庭頭號問題。

婆媳共處,究竟該誰在家裡說了算?

——1——

曉晴的老公婚前一直和媽媽住一起。結婚之後,曉晴發現自己並沒有“坐正”女主人的位置,因為家裡大事小事婆婆都要管。

雖說婆婆特別能幹,但在有兩個主權意識很強的女主人家裡,並不是好事。

婆婆每天幫忙收衣服,疊衣服。曉晴覺得有些衣服必須熨好掛起來,又不好意思讓婆婆做太多,於是提出自己的衣服自己收。婆婆覺得媳婦這是嫌棄自己,連洗衣服都不幫忙洗了。每天只把自己和兒子的衣服放洗衣機,媳婦的堆一邊。

曉晴忍住氣,為了討好婆婆,特地買了個掃地機器人,想著哄婆婆開心。沒想到婆婆一看到機器人就罵:“我掃地還不如機器人乾淨嗎?浪費這個錢,你不如直接給我花。我不要,你趕緊給我退了。”

曉晴氣得直跟老公抱怨:“你媽也太難伺候了吧?這個家,究竟還給不給我做主了?”

老公只好硬著頭皮和媽媽溝通。沒想到婆婆硬性子,看兒子這麼護著媳婦,一氣之下收拾行囊回老家去了。

曉晴和老公雖然為這事不開心了幾天,但是接下來當家作主的感覺實在太好了。“一對年輕夫婦的新家,本來就該如此二人世界,自己當家做主就對了。”曉晴心想。

沒過多久,曉晴就懷孕了,二人世界宣告結束。誰來帶娃立刻成了曉晴和老公的頭號問題。

夫妻兩人都正在事業上升期,絕對不可能辭職帶娃。曉晴的爸爸身體不好,媽媽需要留在老家照顧。而請個保姆全天帶娃一方面特別貴,一方面也不放心。

那麼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請身體健康的能幹婆婆重出江湖幫忙帶娃。

雖說曉晴有一萬分不樂意和婆婆共處一室,可是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的事業,不得不向現實妥協。於是和老公陪著笑臉特地回了趟老家去請婆婆出山。

沒想到的是,婆婆堅決地拒絕了他們的“熱情邀請”,她說:“我在老家習慣了,住不慣你們的房子。雖然孫子是我的,但終歸你們才是親爸媽。你倆都是社會精英,賺錢多,能力強,用不著請我這個免費保姆去礙眼。“

夫妻倆灰頭土臉地連夜滾回了自己家。曉晴想:我是該慶幸不用跟婆婆相處呢?還是該後悔趕走了個得力助手呢?

婆媳共處,究竟該誰在家裡說了算?

——2——

菁菁休完產假該上班了。夫妻倆對婆婆願意來幫忙帶孩子還是滿懷感激的,畢竟在一線城市生存,全職帶娃或者請個全職保姆,都是一筆不可小覷的開銷。

婆婆這個人做事特別利索,也很有主見。當然,用媳婦的形容來說就是:這個婆婆比較強勢。雖然能把小兩口的家裡事務料理地妥妥當當,但是在孩子的養育方面,總是喜歡經驗主義。

一開始菁菁為了“和諧相處”,對婆婆很多老舊的方式都選擇“假裝看不見”。但是時間一長,她就開始受不了了。

婆婆對衛生要求不高,洗廁所不戴手套,洗完就去廚房洗菜,洗菜的水用來洗碗,洗碗的水用來沖廁所,廁所總是油膩膩的;

最讓菁菁受不了的還是婆婆喜歡用嘴試孩子輔食的溫度,並且完全不聽菁菁給出的“專家意見“。

菁菁私下跟老公抱怨,老公說:我媽農村生活了一輩子,都那麼大年紀了,怎麼可能改變她觀念,既然要她幫忙帶孩子,就忍忍吧。

菁菁只好把不愉快壓在心底裡,把看不慣選擇忍下去。

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她發現婆婆對孩子的教育還非常“有害“。

婆婆教孫女在室外隨處大小便,只要急了,就讓孩子當街脫褲子解決;

婆婆帶孫女和小區孩子們玩,只要有小朋友對女兒不友好,她首先動手“對付”小朋友,並且教孫女想要什麼就去搶,不能給人欺負,只可以自己欺負人,還教孫女,遇到不喜歡的孩子,可以朝對方吐口水。

這可關係到孩子的三觀教育!菁菁實在忍無可忍了,既然老公要做孝順兒,只能自己發起挑戰,和婆婆的“惡劣教育”進行對抗。

菁菁先是和婆婆表達了自己對婆婆一些“教育方法”不同意的看法,然後搬出一大堆“專家”意見和婆婆說理。

婆婆沒聽幾句開始反抗:“你帶過孩子嗎?你憑啥對我指手劃腳啊?我帶大的孩子有毛病嗎?網上的那些話你們不是經常叫我不能信嗎?你又幹嘛信那麼多?要我帶孩子,就不要干涉我怎麼教孩子!”

不歡而散倒是小事,婆媳間的“和諧”從此打破,甚至婆婆開始“變本加厲”地用土方法管教孩子,似乎用這樣的做法來抗議媳婦對自己“權威”的挑釁。

而菁菁也只能每天加快回家速度,爭分奪秒把孩子拉回自己身邊,希望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能用自己的教育觀念打敗婆婆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

菁菁想:我是孩子的媽媽,憑什麼孩子要婆婆管?可我是孩子的媽媽,憑什麼孩子要婆婆帶?究竟讓婆婆帶孩子,是得還是失?

婆媳共處,究竟該誰在家裡說了算?

——3——

而寶媽倩玲,則是在婆媳關係中,像開掛了一樣,獨立又強勢的婆婆不僅把孩子照料地妥妥的,還把她當女兒一樣寵起來。

很多人問她:“你究竟給你婆婆吃了什麼迷藥?還是說你給她送了一筆鉅款?”

倩玲說:“有這樣的迷藥,我不趕緊批發了去賣?全中國肯定搶瘋。不說我沒給她鉅款,我懷孕生子一年多沒上班,婆婆還給我生活費了呢。”

“你婆婆也太好了吧?你命真好!這種萬里挑一的婆婆都給你遇到了。”大家都說。

倩玲的婆婆並不是傳說中的好婆婆,在她剛剛和老公認識的時候,已經知道婆婆是一個單親媽媽,對兒子管控嚴格,在生活上也很喜歡主導。唯一弱點是:吃軟不吃硬。

老公帶她見婆婆之前還憂心忡忡,擔心兩個人處不好,反覆叮嚀倩玲一定要寬容一點。

倩玲第一天見婆婆,果然是碰到了個板著臉,第一時間對準媳婦提了不少要求。倩玲都一臉微笑的答應了。

婚後倩玲對著婆婆是各種親熱,雖說婆婆嚴厲,但是看媳婦那麼乖巧,自然也就溫和了起來。倩玲嫁過去之後,不但家務沒多幹,連營養都是婆婆安排料理好。

倩玲分享說:“我沒幹什麼,就是說的特別多,婆婆早上給我衝杯牛奶,我都會說一句‘媽,這牛奶很鮮啊,我可從來沒喝過這麼好喝的,謝謝媽媽。’然後婆婆就開心的一上午幹活都樂呵呵的。”

閨蜜們說她:“這麼違心的話我可說不出,我連對我媽都說不出這樣的話呢。”

倩玲說:“誇兩句婆婆又不會掉塊肉,不但不掉肉,還能賺好多。家務少幹了,吃的豐富了,何樂而不為呢?”

閨蜜阿雅說:“可我跟我婆婆說多兩句就三觀不符,不吵起來就燒高香了。畢竟隔代溝通跨條河啊,”

倩玲:“我也有很多跟婆婆意見不合的時候啊,一般她做什麼事情我不滿意,我都不會直接指出,等到哪天她正高興的時候,我就找個話題聊天,把特地找好的素材翻出來給她,說:媽媽,我剛剛看到這個新聞說啊,這人家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都是因為她那樣做導致了什麼什麼……這樣給婆婆聊天說事,一點都不會起衝突,她還特別相信事情就應該是新聞說的才對,自己得改正。”

“哎喲!高啊!你真是高!”閨蜜們都感嘆道。

倩玲想:婆媳之爭,爭什麼?無非就是爭家庭主導權,為了體現自己的家庭地位和價值。作為媳婦的自己想要什麼?該怎麼才能得到?有時候其實真的是說句好話,換位思考,就能換來盛世太平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婆媳共處,究竟該誰在家裡說了算?

這場在中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會發生的沒有硝煙的戰役,沒有完美的和平協議,只有善於調和的精明女人。

沒有一個贏得家庭幸福的女人不需要付出努力去經營的,只是看你選擇寬容大度地包容共處,還是委曲求全地吞聲忍氣,亦或是走聰明的溝通捷徑。

究竟是婆婆,還是媳婦贏得最終勝利,不是看最終誰奪得了主導權和更重要的地位,而是看這個家庭裡的每個成員是否都獲得了平等的發言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