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國各大城市經濟排行榜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18年上半年可謂多事之夏。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半途,去槓桿去到緊要關頭,貿易爭端愈發白熱化,經濟下行壓力陡然加劇。

到了一二線城市,經濟增速更是呈現巨大懸殊。曾經的明星城市跌落天際,普通的二線省會卻開啟加速優勢。城市競爭,還在路上。

1、北上廣深過萬億,青島合肥西安名義增速最快

先做一個說明,在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中,GDP是按名義數值進行統計的,也就是按照現行價格進行計算;而GDP增速則是按照可比價格進行統計,去除了通貨膨脹、工業品價格帶來的價格因素的影響。

所以,有些城市GDP增加值看似很高,但實際增速卻不高,原因就在於各個城市價格有別。還有些城市名義GDP增加值為負,但實際增速卻為正,原因就在於工業品價格或消費價格萎縮。

就理論而言,GDP實際增速比名義增速更有意義,因為它排除了價格因素的影響。但就現實而言,名義增速很難造假,而實際增速裡的“可比價格”卻有彈性操作空間。

回到現實,從GDP排行來看,具體排位基本沒有太大變化,而名義增速卻出現較大懸殊。

上半年中國各大城市經濟排行榜

主要有以下幾點:

1、北上廣深上半年紛紛破萬億,作為追趕者的天津重慶蘇州,差距再度拉大。2017年上半年,作為第四、五名的天津重慶與廣州的差距分別為506.41億元、747億元,今年上半年則分別擴大為725.38億元、831.39億元。

2、從上半年GDP排位上看,與去年同期相比,深圳超越廣州,鄭州超越佛山,濟南超越東莞。今年上半年,受工業和出口拖累,廣佛莞名義增速及實際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3、從名義增速上看,青島合肥西安勇奪前三。青島名義增速高達17.94%,合肥17.74%,西安15.99%。名義增速受工業品價格和消費價格的影響,一般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城市,名義增速都會相對較高。

4、由於部分城市數據尚未公佈,從已公佈數據城市的實際增速看,貴陽最高,達到11.2%,其次為鄭州8.5%,成都、武漢、西安分別為8.2%。而去年位居第二名的重慶,則大幅下滑,基本處於墊底位置。

5、無論名義增速還是實際增速,重慶天津均出現大幅下滑。重慶實際增速下滑4個百分點,天津下滑3.5個百分點。

2、廣州增速回歸,廣深差距擴大

2018年一季度,廣州名義GDP為4954.02億元,比天津少20億元,名義GDP首次被天津超越。而廣州實際增速僅為4.3%,遠遠低於北上深,“廣州不行了”的說法,一時甚囂塵上。

上半年過去,廣州經濟增速回歸。2018年上半年,廣州GDP突破萬億,達到10652億元,實際增速由4.3%擴大為6.2%。

天津則繼續失速,GDP僅為9927.6億元,實際增速僅為3.4%。兩地名義GDP差距從一季度的-20億元擴大為725億元。

雖然廣州增速有所迴歸,但與深圳相比,兩地差距卻在逐漸擴大。

上半年中國各大城市經濟排行榜

2016年,深圳GDP首次超越廣州,兩者差距僅有273億元。2017年,深圳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兩者差距擴大為935億元。

以上半年數據對比來看,2016年、2017年深圳皆不如廣州。2017年上半年,深圳GDP為9709億元,而廣州則為9891億元,廣州領先深圳182億元。

到了2018年上半年,形勢全線逆轉,上半年深廣兩地的GDP分別為11009億元和10652億元,深圳轉而領先廣州356億元。

原因在於,深圳經濟增速一直高於廣州,深圳的金融、高科技等產業形勢發展良好,而廣州則處於產業轉型升級之中,傳統工業形成拖累。

2018年上半年,廣州經濟增速,雖然從一季度的4.35%扭回6.2%,但對比去年同期7.9%的增速,實際回落1.7個百分點,而深圳實際增速則高達8.0%,雖然相比於去年同期的8.9%有所回落,但仍屬於高增長狀態。

可以預料,只要不發生大的危機,深圳對於廣州的領先優勢,將會繼續保持。在GDP數據上,不得不承認,廣州已經正式變為第四城。

雖然如此,重慶、蘇州、天津等追趕者,與廣州在GDP上的差距仍舊巨大,短時間內仍沒有趕超的可能。

3、增速全線收縮:重慶天津最嚴重

在全國層面,經濟下行壓力顯現。二季度GDP增速為6.7%,較一季度回落1個百分點。與2017年同期的6.9%相比,回落兩個百分點。

全國經濟增速開始出行,各大城市也難獨善其身。全國主要城市的經濟增速幾乎全部回落。

上半年中國各大城市經濟排行榜

這其中,收縮最嚴重的當屬天津和重慶。

上半年中國各大城市經濟排行榜

天津從去年開始擠水分,經濟增速出現斷崖式下跌。

今年上半年,天津實際增速為3.4%,在全國基本處於墊底位置,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5個百分點。

天津經濟之所以失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當地主動擠水分,經濟數據相對更加真實。

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不增反降,上半年同比下降17.3%,三大產業投資增速全線下滑,僅有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了9.1%。

重慶的問題與天津有所不同。

重慶是去年上半年的增速冠軍,實際增速高達10.5%。今年猶如高空墜機,直接從龍頭掉到龍尾,實際增速僅為6.5%,大幅滑落4個百分點,創下了直轄21年以來增速最低的記錄。

根本原因在於,重慶工業失速,固定資產投資萎靡不振。

今年上半年,重慶工業增加值增幅僅有1.8%,去年同期這一數據還是10.4%。而工業投資直接負增長,下降4.8%,這又拖累了整體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上半年重慶固定投資增速僅為5.5%,而去年同期還是12.3%,直接下滑近7個百分點。

重慶是典型的工業城市,以汽車業、電子製造業為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業大幅走弱,僅1-5月,重慶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就下降8.8%。而電子製造業中的手機制造,也受制於手機銷量整體收縮的影響,增長也出現大幅下滑。

4、武漢西安鄭州加速:強省會時代的代表

在經濟增速整體下行的背景下,武漢西安鄭州這三大省會城市,經濟發展卻突然提速。

上半年中國各大城市經濟排行榜

其中,武漢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西安和鄭州則提升0.4個百分點。

這三大城市,都屬於強省會城市,也都屬於全國中心城市。

以GDP全省佔比來衡量,武漢高達38%,西安高達34.5%,鄭州則為20%。雖然從首位度看起來,鄭州不如其他城市,但鄭州已經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且是中原城市群的龍頭,加上自貿區、航空港區、自主創新區等概念的疊加效應,河南打造強省會的意圖呼之欲出。

既然是強省會,那就意味著政策和資源要向省會城市集中。以省會城市作為龍頭,帶動整個城市群乃至整個省份的發展。其實,在去年以來的搶人大戰中,武漢西安鄭州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5、三個結論

2018年下半年,雖然防水一波接過一波,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劇,貿易爭端仍無緩解跡象,部分城市經濟增速仍將受到影響。

其一,沿海城市增速將會持續受到影響。

尤其是過度依賴出口的城市,經濟下行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劇。

其二,省會城市的優勢還會繼續強化。各地紛紛建立強省會的共識,強省會的好處不僅在於有了標杆城市,更關鍵的是有了更大的籌碼去博弈。

其三,經濟與房價的關係要一分為二看。在短期內,房價是政策和情緒博弈的結果,與經濟基本面關係不大。然而到了中長期,經濟能否繼續高增長,人口能否持續流入,將會成為高房價能否得到維持的關鍵。

2017中國城市GDP百強排名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827122億元,同比增長6.9%,為近年來首次提速。城市GDP方面:截至1月23日,全國城市去年經濟運行數據多已公佈,根據信息彙總,2017年中國城市GDP(經濟總量)100強排名如下:

四大經濟強省方面:廣東21個省轄市中10個進入百強;江蘇13個省轄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省轄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山東17個省轄市中15個進入百強,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浙江11個省轄市中8個進入百強。

詳細排名:

1.上海30133億元,同比增長6.9%(人口:2418萬)

2.北京2800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171萬)

3.深圳(廣東1)22286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1090萬)

4.廣州(廣東2)21500億元,同比增長7.3%(人口:1404萬)

5.重慶19530億元,同比增長9.5%(人口:3372萬)

6.天津18595億元,同比增長3.6%(人口:1547萬)

7.蘇州(江蘇1)1700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65萬)

9.成都(四川1)13890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1592萬)

8.武漢(湖北1)134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77萬)

10.杭州(浙江1)1255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19萬)

區間分析:根據最新核算,深圳的經濟總量在2016年就已超越廣州,作為經濟特區和開放前沿,其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GDP未來有望超越京滬;去年天津投資情況不佳,雖然並未受到濱海濱區改變統計口徑的影響,但經濟增速仍下滑明顯。

11.南京(江蘇2)11715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827萬)

12.青島(山東1)11258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871萬)

13.無錫(江蘇3)10511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653萬)

14.長沙(湖南1)102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65萬)

15.寧波(浙江2)985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788萬)

16.佛山(廣東3)95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46萬)

17.鄭州(河南1)9003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1001萬)

18.南通(江蘇4)775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30萬)

19.東莞(廣東4)7580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832萬)

20.煙臺(山東2)755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701萬)

區間分析:長沙GDP提升迅速,接連超越許多城市,突顯了娛樂產業和明星效應的助推作用;鄭州近年來迅猛發展得益於河南舉全省之力,而做大做強的鄭州也帶動了全省發展的提速,這與“小馬拉大車”終致全省經濟增長緩慢的省會發展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21.泉州(福建1)7533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851萬)

22.大連(遼寧1)7363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700萬)

23.濟南(山東3)7285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706萬)

24.西安(陝西1)7206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945萬)

25.合肥(安徽1)7191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937萬)

26.福州(福建2)7128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757萬)

27.唐山(河北1)7012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24萬)

28.常州(江蘇5)6620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471萬)

29.長春(吉林1)6613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80萬)

30.哈爾濱(黑龍江1)6609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1063萬)

區間分析:去年濟南大力修路,經濟增速開始提升,但被譽為“濟南兩條腿”之一的第二條經十路(旅遊路-劉長山路延長線)仍未貫通,加快發展還需更大魄力;西安去年經濟增速本不算快,但託管西鹹新區使得原咸陽部分GDP納入自身統計,實現了經濟總量的激增。

31.徐州(江蘇6)66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71萬)

32.石家莊(河北2)6558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78萬)

33.濰坊(山東4)6325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27萬)

34.瀋陽(遼寧2)5870億元,同比增長3.5%(人口:829萬)

35.溫州(浙江3)5485億元,同比增長8.4%(919萬)

36.紹興(浙江4)5311億元,同比增長7.2%(501萬)

37.揚州(江蘇7)5064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500萬)

38.鹽城(江蘇8)5050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724萬)

39.南昌(江西1)50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537萬)

40.淄博(山東5)488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464萬)

區間分析:瀋陽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政策紅利推動,經濟形勢有所回溫,整體表現好於去年;溫州人口基數大、轄區面積廣,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經濟增速近年來保持高位運行,今後在全國GDP排名有望進一步前移。

版權說明:再次感謝原作者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或文末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