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門子弟,只有這條路才能通往高貴

每日8點,文化早餐 ▵ 點擊 拾文化 關注 / 置頂公眾號

情感 | 新知 | 文化| 生活 | 摶物館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你會不會某個瞬間覺得,花光心思去追逐的一些東西 ,只是別人不要的東西。

會不會覺得,你這一生努力的終點,或許連別人的起點都到不了?

正在求學的你,看著某些同齡人過著似乎你用一生都無法企及的生活,會不會覺得無力?

正在打拼的你,看著某些出身很好,家裡房產一套又一套的人,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如果答案肯定,那你看了河北寒門女孩王心儀的故事,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01

寒門難出貴子

可上升通道從未關閉

前天高考成績公佈出來,一個女孩的的文章《感謝貧窮》刷爆了朋友圈。

這個女孩名叫王心儀,在前些天已經收到了北大中文系的通知書,而後在微博寫下了這篇文章: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部分文章片段)

三觀正的讓人落淚!

貧窮帶來了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從她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貧窮並沒有給她帶來自暴自棄 ,唯有對生活的感激。

看完這篇文章後,或多或少要感嘆一下,孩子呀,你真的不必感謝貧窮。

是我們該感謝你,因為你的故事,讓這個社會多了一抹美好的色彩,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寒門逆襲的可能性。

可是有人說了,女孩沒必要感謝貧窮,畢竟貧窮限制了思維,貧窮是罪惡的。

那麼究竟貧窮是罪惡的 ?還是應該被感謝的?

2013年,網上有一篇很火的帖子,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

這篇文章的作者來源於一個在行業從事十年的HR,分析了一群實習生剛進公司表現出來的狀態,還有選擇的部門,深入瞭解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故事,然後得出了這個 結論。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這篇帖子在網上引起熱烈的討論,有憤怒,有無奈,有不滿,也有不相信。

去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接受採訪時,非常耿直地說了一段話:

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教育資源,決定了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於是,輿論一次又一次地炸開。

人們開始感嘆到人與人的差距,開始畏懼原生家庭的影響,甚至有人會提及,自己花光了所有力氣,來到了一家人家落榜都不願意到的學校,真的很可笑。

看過無數悲傷又無奈的故事,在時光的磨礪和歲月的撕扯下長大後,我終於明白一個 道理:誰都不能否認這個世界,就是不平等的。

有些人生來就含著金鑰匙,他們在高考的時候可能已經選擇好出國,考雅思;而有的人生來連父母都沒有,他們連參加高考都可能需要花去極大的力氣。

這個世界上最悲哀的莫過於是你和別人玩的不是同一個人生遊戲,莫過於是你在奮力為活著努力時,別人想的是下一個世紀的事情。

可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奮鬥的意義又何在?

其實,這個夏天,18歲的王心儀用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寒門難出貴子,可上升通道從未關閉。

她的班主任老師說到,“ 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格局很大,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只知道學習的學生。”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王心儀不只是知道學習,她喜歡畫畫,唱歌,演講,也會關注時政,更重要的是,她樂於助人。

據說,每一個和她做過一段時間同桌的同學的成績都會進步。

上升的通道在哪兒?

在於你是否打開了自己。

你願意與這個世界交流,你願意為人付出,你願意擁抱這個世界並給予它回應,就一定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在未來的日子裡換一個圈子,換一種生活。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02

命運給了你一個低的起點

但從未斬斷成功的可能性

2016年,北大法學生劉媛媛在超演總決賽一鳴驚人。

她的總決賽演講題目是《寒門難出貴子》,開篇就問了大家兩個問題:

你們當中有誰覺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是出身貧寒,將來出人頭地地只能靠自己?


在座的各位又有誰覺得,自己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將來奮鬥的時候起碼可以從家人那裡得到一點助力?

兩個問題拋出後,前者幾乎佔了80%。

比賽結束後,她非但拿了這次超演的第一名,這個演講視頻還在朋友圈被瘋傳,劉媛媛這個名字也從此被非常多人熟悉。

瘋傳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內容非常精彩,更因為劉媛媛一路走來的故事,實在是這個演講最好的論據。

高中的時候,劉媛媛便在本子上寫下“我要考北大”,後來通過兩次努力如願以償。

考上了北大法學系後,她又想來看看超級演說家到底是個怎樣的節目,毫無演講經驗的她又開始了“作”,開始了她的演講之路。

這個自信滿滿的女生在最後一次總決賽上

我就是出身寒門,我們家都不算寒門,連門都沒有。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我爸媽兩個人是怎麼把我和兩個哥從農村供到讀大學、讀研究生。

《人生七年》裡的12個小孩,最後的結局是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但其中有一個叫尼克的小孩,他通過自己的奮鬥長大後成了一名教授,可見命運的手掌裡是有漏網之魚的。

我永遠忘記不了她說的那句,命運給了你一個低的起點,是要讓你用一生去創造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是童話,不是沒有人間疾苦,它是有關於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

迴歸到現實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承認這個社會就是不公平的,但我不能什麼問題都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命運從來都沒有斬斷成功的所有可能性。

拿人脈來說,你沒辦法從一開始就在一個富人的圈子裡出生,但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主動能力去鏈接更好的人脈,升級自己的圈子。

拿資源來說,如果你從一開始就沒辦法擁有,那你為何不用力地去爭取自己想要的資源?你一定擁有一個爭取和改變的機會。

我知道有人會說,家庭思維直接決定了這些人就是不會主動了。

其實討論這個問題就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記得以前學過一個物理模型:一個物體能往前進,需要一個外力推進。

剛學習這個模型時,總是會把那個外力看做是物體運動整個過程的外力,導致各種算術錯誤。

後來老師就一直給我們強調,這個外力的影響只存在於一瞬間。

在前進的過程中,真正影響它的不是這個外力,而是地面摩擦力。當地面摩擦力達到某個程度,物體就會停止。

而影響地面摩擦力的因素一個是地面的質地,一個是物體的質地,還有其他很多因素。

從那個模型反應的客觀事實來看,其實能夠微妙地感受到人生亦如此。

那個能影響你往前走的外力哪怕再大也只是一瞬間,如果你自身的質地能夠減少地面摩擦力的影響,你就能超越別人。

你看,二維角度裡那一瞬間的外力尚且不能決定終點,因為在前進的路上有太多可以影響速度的因素。

那麼放觀三維人生,可以影響方向和終點的因素更是數不數。

人的一生那麼長,會有非常多的機會和轉折點,而真正決定你能否前進的從來不是那個開始的那個外力,而是你前進的動力。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03

不必感謝貧窮

感謝那個內心強大的自己

感謝那些給予你信念的人

在人生這條路上,一直堅定一種觀點:貧窮不是做壞事的藉口,也不是一個人逆襲的理由。

為什麼?

因為環境從來不是決定人生的絕對條件。

縱觀所有能夠逆襲的寒門子弟,他們無非就有幾個非常顯著的特質:

首先是關注自我。

在《感謝貧窮》一文中,王心儀曾經提及初中時代,一個男生過分的嘲弄自己的棉襖,媽媽告訴她說,不用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她自己意識到,何必糾結於俗人的評論,人生的路不是走給別人看的。

劉媛媛當初突發奇想考北大,然而那個時候全年級200人,她排名180名,這個想法在所有人的眼中自然就是個天方夜譚。

高考的時候與北大差一點分沒有考上,她選擇再來一次。參加超演的時候,她哥哥說,你一個北大法學院的學生,和人家那些專業演講的瞎折騰什麼?

但她能走到現在,走出原來的圈子,用別樣的思維打開了另外的大門,最重要的就是關注內心想要的。

所謂成長,就是慢慢不畏懼別人的眼光,不在乎那些無關痛癢的聲音。

永遠將眼光放在成長,把時間花在打磨自己上,哪裡就有結果。

其次,他們有給予足夠信念和支持的父母。

劉媛媛曾在分享中提及,她的母親連小學二年級都沒讀完,但就是那麼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居然覺得讀書很重要。

王心儀的媽媽說到,自從孩子姥姥癌症去世後,自己越發覺得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回家後能看到爸媽,所以一定要好好調養自己的身體,做心儀最堅實的後盾。

回想起自己的父母也經常會提及一句話,哪怕是借錢也會讓你好好上學,好好讀書。

雖然只是短短的話,但這些父母給予孩子的是非常堅實的精神後盾。

這種精神支持會給予孩子一種天然的底氣,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的時候會回想起父母一路以來那種堅毅的樣子,或多或少都會多了幾分直面困難的勇氣。

所以,確實是不必感謝貧窮,也不必討論貧窮會導致一個人怎樣怎樣,影響成功和逆襲的因素多之又多,而這些因素的百分之八十,都在你的手裡。

如果真的要感謝, 別忘了感謝始終認真對待人生的自己,還有那些始終愛你如初的人。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王心儀的母親

04

人生與人生沒有可比性

你要做的是跑好這場接力賽

一直覺得,生命與生命之間看似獨立,實則相連。

你與你的父母,你與你的孩子,何嘗不是在跑一場接力賽?

開篇提及的幾個問題,如果你真的有如此的無奈感,希望不要持續太久。

因為,你與其去討論該不該感謝貧窮,不如去感恩生活,擁抱苦難,接受那些殘酷的事實,然後跑好這一棒。

人與人的差距生來就存在,寒門難出貴子很正常啊,但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二八法則。

試問那些能站在金字塔頂的人,無論出身如何,哪個不是披過荊斬過棘的?

所以就算是富可敵國的人也有自己繞不開的坎,每個人活著的目標不同,揹負的責任不同,承受的目光和壓力也不同,人生與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

不要過分重視貧窮給你帶來了什麼,而要記住你要克服這個難題,才讓下一代免於受難。

誰都不能否認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我們必須承認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這是不可逆的趨勢。

但有一樣東西別忘了,

上升通道從未關閉。

如果人生這場賽跑完全取決於起點,那這場賽跑就不叫人生了。

. End.

▿ more ▿ 更多文章點擊直達

农村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寒门子弟,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高贵

要不要 贊 和 票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