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吧」職稱評審,一線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溫馨提示:

最新一輪限行進行中……)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目前,各地中小學職稱職數(職稱指標)由地方人社部門設定,每個學校的初級、中級和高級職稱職數比例基本上固定不變。假若一所學校的高級職稱指標已用完,只有高級教師退休或調走,才會出現相應的高級職稱指標“空額”,達到晉升高級職稱條件的中級教師才有機會申報。同樣的道理,只有中級教師晉升了,初級教師才有機會晉升。

而教師職稱職數比例的設定又長期存在瓶頸現象。即,高級職稱職數少,中級和初級職稱職數相對多,人為地限制了達到晉升條件教師的晉升之路。比如,一所學校,退休一個高級教師,就會有幾個甚至十幾個符合晉升高級職稱的中級教師競爭一個高級職稱的現象。即使這些中級教師都很優秀,最終也只有一個人有晉升機會,其他人只能耐心等待空額。

今天,關於職稱評定,我們一線教師有話說。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1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剛剛,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評職。

說驚心動魄,是因為競爭太激烈、太殘酷。

憋了幾年之後,學校終於分得了兩個高級職稱的名額,而夠條件的老師,有近百位!

當然,僧多粥少,大部分老師都選擇了放棄,最後的焦點,都集中在了那些將近退休的老教師身上。

論資歷,他們最老,已經到了當爺爺奶奶的年齡,還天天和一幫孫輩的孩子們摸爬滾打;論能力,他們最強,多年來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取得的榮譽證書一個檔案袋都裝不下。

但由於多年來學校沒有評職名額,他們始終都沒有機會參評高級教師。

現在的兩個名額,可能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2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按照要求,評職有一個群眾測評環節,老師們需要上臺述職。

在臺上,那些站了一輩子講臺,面對學生一節課都滔滔不絕的老師,很多卻哽咽流淚,說不出話來。

他們是激動,更是委屈,甚至,裡面也有屈辱。

臺下的我們心裡明白,他們每個人都有資格評上高一級的職稱。

但不管我們內心的願望多麼美好,他們中間最終也只有區區兩個人能夠如願以償。

大部分老師會遺憾地被淘汰,等待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出現的下一次機會。

而對於那幾位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師來講,很可能意味著職稱被永遠定格。

此情此景,讓臺下的老師們唏噓不已,一是為老教師們感慨,二是為自己的將來感慨。

因為從那些老教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如果現在的政策不改變,若干年後,我們自己就和臺上的他們一樣。

3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教師職稱制度有太多的不合理,其中最不合理的是限制名額。

一個單位,只要名額滿了,任你能力再強、業績再突出,也評不上高一級職稱。

這其實有悖於職稱制度的初衷。

所謂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

從職稱的定義理解,只要專業水平達到要求,就應該評上,並不應該有名額限制。

打個比方說,運動員也有技術等級,運動成績多少是二級運動員,多少是一級運動員,多少是運動健將,簡單明瞭。

比如,百米跑進十秒,肯定就是運動健將。

但如果有名額限制,很可能新隊員破了世界紀錄,仍然還是二級運動員。

這顯然是非常荒唐的。

作為評價專業技術能力的一種標準,對專業技術人員劃分不同的職稱,這沒有問題。

但人為規定一個學校必須有多少高級職稱,多少中級職稱,名額超了能力再強也評不上,這不應該。

4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因為評職名額限制出現的悲喜劇,我們見到的已經太多。

比如去年年底,河南潢川縣第四中學在評職稱的時候,學校得到了4箇中級職稱的指標。

一位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排在前4名的女教師因為懷疑校領導篡改教師職稱評審成績,害怕自己不能百分之百評上而情緒失控,在全體會時站在桌子大罵校長,雙方一度發生了肢體衝突。

這雖然是極端事例,但也反映出現在職稱評審中的矛盾之深。

說實話,雖然絕大多數教師不敢站在桌子上罵校長,但心裡的怨氣比那位女教師一點都不少。

毫不誇張地說,現今的職稱制度已經顯示了較大弊端,甚至可以說已經開始阻礙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育教學起到了負面作用,甚至成為學校各種矛盾的根源。

5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經歷過評職的教師都知道,那絕對是一種折磨。

評不上的是滿腹怨言,評上了也都身心疲憊。

而老師們評職不易,真的不是因為老師們能力有多麼低,而是人為的設限太多,無用的程序太多。

真的希望,教師評職不再受名額限制,只要到了年限,夠了資歷,符合條件的老師們直接晉升就好。

也希望能夠簡化評職程序,經過必要的審查,填表發證就好,不用交那麼多看似重要實則無用的材料。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讓優秀的老師們為了幾個評職的名額拼得你死我活,浪費了寶貴的精力,傷害了同事間的感情,這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放開評職的名額限制,讓老師們不再為這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耗費大量精力,我們的教育才能健康發展。

有調查統計資料顯示,某市共有專職教師6808名,高級、中級、初級職稱職數分別佔16.8%、49.9%和25.1%。已達到評聘高級職稱條件的教師尚有500名以上,達到評聘中級職稱條件的教師尚有1100名左右。但是,由於當地人社部門對教師職稱實行指標限額控制,導致職稱職數越到基層越少,有的教師甚至熬到退休,還是沒有等來指標。

如果不打破人為設置的職稱指標這個瓶頸,即便是中級教師已經達到晉升的條件,也會因前方道路擁堵而失去晉升機會,只能排隊等待。對於很多一線初級和中級教師而言,這樣的等待,很多時候是漫長的,也是不公平的,是對教師切身利益的嚴重損害。

實際上,有關部門只要深入基層做個調查,就不難發現,不少任勞任怨教書育人的一線初級教師,人到中年還在等待中級職稱的空額。而不少接近退休的頭髮都白了的中級教師,即便是在教育教學中付出了大半生心血,因學校沒有高級職稱指標或空額,職稱卻無法正常晉升。在他們中間,有的擅長教學,有的擅長教研,有的教學和教研都擅長,有的甚至為學校的發展和考核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可是,由於指標限制,職稱晉升卻難上加難。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寫在最後:

職稱之於老師就是無言的痛,深深牽動著老師敏感的神經,關於教師評職,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見多了怨聲載道,憤懣不平,心酸滿腹。有關部門要搞好職稱制度改革,關鍵就是要抓住一線教師最急最憂最怨的職稱指標限制問題,下決心破除這一制度性藩籬,確保讓每一個稱職的一線教師都評得上職稱,讓他們真正有獲得感。只有這樣,對每一個稱職的教師來說,才是公平的,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專業發展熱情和積極性。

或許,有關部門真的該停下來想想,我們設定教師職稱制度的初衷了。

職稱評定本意是為了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啥卻讓很多教師想說愛你不容易呢?

「吐槽吧」职称评审,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傳遞教育正能量,傳播教育好聲音

我們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有您支持

教育更美

審核:建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