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陸奇走後的反思:當金錢已不能留住人才時,該如何留住人才?

百度陸奇走後的反思:當金錢已不能留住人才時,該如何留住人才?

PPS平臺合夥制管理諮詢事業部

自從陸奇辭任百度COO一職的消息爆出後,百度市值應聲跌落900億,各種關於百度的負面消息又開始沒完沒了。近日更有媒體爆料說陸奇即將加盟阿里、小米、騰訊,雖然先後被闢謠,但不可否認,陸奇的離開,對百度而言,可謂史上最貴COO離職。

雖然陸奇聲稱自己離職是因為家庭突發原因,但在筆者看來,這是一次企業家在謀求和職業經理人建立良好現代企業管理關係上的又一次探索失敗,只不過這一次對百度而言,代價慘重。

2018年5月,百度COO陸奇離職,此時距離他加入百度僅16個月左右……

2018年4月,百度副總裁李叫獸離職,此時距離他加入百度僅16個月左右……

2010年1月,百度CTO李一男離職,此時距離他加入百度僅16個月左右……

三位如此重要的職業經理人,在百度停留的時間都只有16個月左右。

還有副總裁兼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高級副總裁兼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副總裁陸復斌、副總裁鄔學斌、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胡玥、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內容服務平臺總經理屠靜、定製化廣告總經理陳蕾等,除了曾良因收受利益被辭退外,在過去一年中,這些人幾乎異口同聲稱因“個人發展原因”離開百度。

百度給予人才的待遇向來都是出手大方,可這些精英人士為什麼都只是在百度短暫停留,然後紛紛離場?對於以李彥宏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而言,像陸奇、李一男這樣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才,當金錢不再成為吸引他們留下的籌碼時,企業該怎麼才能留住人才?

百度陸奇走後的反思:當金錢已不能留住人才時,該如何留住人才?

有人說這還不簡單嗎?不在乎錢那就給名譽,不在乎名譽那就給地位,總有一樣他在乎的,投其所好就OK。

這些說的都不假,但筆者認為這是隔靴搔癢,不得要領。

筆者認為其根源不在於物質或精神刺激不足,而在於企業家的思維受限,把職業經理人只是當職業經理人,而沒有上升到合夥人。

試問職業經理人的特點是什麼?

一、專業:早期企業家在開創事業時,大多都是銷售或技術出身,憑勇氣、信念加一部分原始啟動資金、一點人脈就上路了,並不具備專業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

企業在創立初期,靠人治尚可,但隨著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企業家必須要請具備專業知識能力的人來系統化的負責經營管理,這時候職業經理人就派上用場了。因為職業經理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專業,也只有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經理人。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職業經理人制產生的背景。

資本天生是逐利的,哪裡能獲得高額回報,資本就流向哪裡,也就是說資本是外溢性的,資本越四處擴張,就會越來越不懂行業本身,所以資本需要找懂行的代理人來專門負責經營,這就催生了職業經理人制。

職業經理人最早誕生於美國,至今有160年曆史。在過去的這一百多年,由於生產力發展緩慢,職業經理人制運行尚可,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尤其是最近十年,生產力的發展突飛猛進,生產關係也在劇烈變革,職業經理人制正在逐漸被具備更多優點的平臺合夥制所取代。

負責管理和執行,共創不共擔是職業經理人的第二個顯著特點。

過去是寡頭經濟,市場被少數大企業共同壟斷,企業家制定出戰略和方針後,交由職業經理人負責管理和執行,也就是說職業經理人扮演著推動企業發展並使願景策略實現的作用。企業經營的好,職業經理人獲得工資+獎金,企業經營的不好,職業經理人不承擔後果損失,最多拍屁股走人,換一家企業繼續當職業經理人。

現在市場環境不同,任何一個行業領域,幾乎都是多頭競爭,不僅大企業在跑馬圈地,中小企業也在群雄逐鹿,贏則通吃,輸則一敗塗地。新環境下激烈的競爭態勢讓企業生存發展變得異常艱難,逼迫企業家們不得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促使職業經理人思考該如何讓自己和企業雙贏,而不是自己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永遠當一名職業跳蚤。

平臺合夥制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百度陸奇走後的反思:當金錢已不能留住人才時,該如何留住人才?

平臺合夥制是什麼?

過去企業是資本逐利的礦藏,職業經理人是負責指揮挖礦的人,挖到礦了,資本拿走80%,剩下20%作為職業經理人和基層礦工的勞動報酬。

平臺合夥制就是將企業分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改為合一,企業不再為資本獨有,而是資本和人才共同的礦藏,在挖礦過程中,企業賦予人才更高的話語權和對挖礦成果更大的分配權。企業導入平臺合夥制,就是將企業變革為激發人才創新、成就人才創業的平臺,實現資本與人本共舞,而非資本剝削人本,或人本反控制資本。

合夥人的特點是什麼?

企業發展好時,自己全力以赴,可以幾個月不休息一天;企業遇到困難時,自己不離不棄,可以幾個月不拿工資。為成果而戰,對結果負責,一切以企業利益為第一優先。

當然,平臺合夥制的優點絕不止以上這一點,

平臺合夥制更符合時代趨勢、更利於激發人性,更利於留住優秀人才,更利於人才管理和效率提升,更利於事業平穩傳承等等,是未來十年企業做大做強最需要的管理機制和發展機制。

現在年複合增速能達到30%-50%的華為、阿里、小米等,其背後都是因為有平臺合夥制在支撐。不僅阿里等科技型企業,美的、永輝、溫氏等傳統制造業、零售業、畜禽業等也都在紛紛實施合夥制,並取得了卓越成效。

且筆者親證,筆者在跟隨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導師曾慶學博士從事平臺合夥制管理諮詢這一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老闆、企業家都意識到自己的企業需要導入平臺合夥制,近期就有數家企業已經主動找到筆者所在的管理諮詢團隊進行對接。

百度陸奇走後的反思:當金錢已不能留住人才時,該如何留住人才?

回到百度。2000年百度也曾建立過合夥人隊伍,號稱百度七劍客,但截至到2010年,除了李彥宏,其他六劍客已全部陸續出走,江湖飄零。這八年來,百度人事地震頻繁,風波不斷,不僅早早從中國互聯網市值第一的寶座上跌落下來,更是被阿里、騰訊都後起之秀遠甩在身後,市值淪為對方的零頭。

假如百度也打造有“固若金湯”的合夥人團隊,想必今日不會遭受如此震盪,市值也早過千億美元,成為名副其實的BAT。

祝福百度,也希望更多的企業都早日通過合夥制來升級自己企業的管理體系、人才機制,為企業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