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施合夥制,你必須讀懂合伙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區別

要實施合夥制,你必須讀懂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區別

來源:一起創PPS平臺合夥制管理諮詢事業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梳理了一下合夥制的前世今生故事,想必大家也從中瞭解到法律意義上的合夥制和管理意義上合夥制的不同,若是有人和你談到合夥制,你也能夠辨別一二了。之前我例舉了萬科的事業合夥人,瞭解萬科的人應該都清楚在萬科施行事業合夥人之前它採取的正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角之一——職業經理人

為了更好的去理解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兩者之間的區別,我特意去找了職業經理人出現的背景和原因。我比較喜歡研究挖掘一些與之相關聯的東西,這個習慣不僅體現在學習上,也表現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例如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我會去找它的作詞作曲編曲,包括創作背景等,這樣一是可以增加對這首歌的理解,另外也會發現更多好聽的音樂。這就是研究型學習,不侷限於眼前的文章和書本,通過已有的已知的知識去連接未知的知識。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在學習合夥制的時候不要侷限於眼前的文章和已知的案例,多去發掘新的東西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職業經理人的產生及原因

言歸正傳,在探尋職業經理人的產生過程時,我發現職業經理人的產生要晚於公司制,在公司製成為主流的企業組織形態後,才催生了職業經理人這個群體,這大概要追溯到1841年,至今也才160多年。職業經理人產生於美國,在這個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出現職業經理人是必然的。美國的一個州發生了兩輛列車相撞的事故,引起了公眾的強烈反響,認為鐵路企業的所有者沒有能力管好企業,這就推動了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選擇有管理經營才能的人來管理企業,這個人就是經理人。所以,職業經理人的誕生也就產生了現代公司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局面。

總結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資本天然是逐利的,資本的屬性就是哪裡有價值就流向哪裡,哪個行業賺錢,哪裡就是價值窪地,你看現在的投資市場,不就是這樣,資本在不斷的擴張過程中,對經營好企業的專業知識越來越不瞭解,所以資本不得不找來專業的人才經營企業;另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過,資本和勞動者有著天然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馬克思說必須要革命,而資本卻採取了另外的方法,找一個代理人(即職業經理人)幫助它去和利益相關方以及勞動者打交道,簽訂相關合約,資本退居幕後。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也產生了新的問題,也就是以萬科為代表的企業所遇到的職業經理人的瓶頸。

職業經理人制的瓶頸

在萬科,傳統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遇到了瓶頸,主要就是職業經理人和股東之間的不一致問題,經過反覆思考後,萬科認為,職業經理人機制缺少“共擔”精神,所以,在之後萬科提出了共創共享共擔的事業合夥人機制。

要實施合夥制,你必須讀懂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區別

其實,回過頭來看職業經理人的產生,現在所發生的問題也是必然的。職業經理人的產生導致了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這也決定了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防止內部人控制”,儘管資本把經營權剝離出來交到經理人手中,但兩者之間依然是不信任的,資本會對經理人嚴防死守,以避免公司被職業經理人控制,這也造成了資本和人本之間的博弈關係。

當人本不斷成長和發展,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人本的重要性和差異性越發顯現,人本逐漸處於強勢地位,但是它所擁有的權利依然被資本侵蝕,在這種情況下,要麼選擇離開企業,自己憑藉積累的資源去開拓事業,要麼在職業經理人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就OK了,也做好了隨時就拍拍屁股走人的準備。制度決定人的行為,時代環境在變化,制度也要隨之而升級。

職業經理人和合夥人的區別

萬科把職業經理人制升級成為事業合夥人制,那麼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究竟有何區別?之前葉阿次博士就說到了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十大區別,現在我也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做一下梳理。

要實施合夥制,你必須讀懂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區別

職業經理人和合夥人的十大區別

在網上看到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老鼠在咬你家的糧倉”or“我們家的糧倉被老鼠咬”,從職業經理人的角度來看,我是站在旁邊看“老鼠在咬你家的糧倉”的人,或者你派我去打老鼠我就行動,而從合夥人的角度來看,老鼠在咬我們家的糧倉,我們要去抓老鼠,這就是兩種身份帶來的思考和行動。

表面上,好像是說合夥人是企業的主人,企業經營所有權的擁有者,職業經理人是僱傭的員工,擁有企業的經營權。但從本質上來說,兩者代表了兩種不同精神,職業經理人強調了職業化精神,合夥人強調的是企業家精神,這也說明了合夥人的要求更高。什麼是職業化精神?基本要求就是不折不扣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核心是思公司之所思,想公司之所想,是能擔起公司責任的。

要實施合夥制,你必須讀懂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區別

柳傳志、馬雲、郭廣昌等企業家對職業經理人都“有一點點不屑”,他們都認為職業經理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擔當,馬雲也分享過阿里巴巴為什麼採取合夥人制度: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的區別就像一群人上山打野豬,職業經理人開槍後野豬沒有打死,朝我們衝了過來,這時候職業經理人丟下槍就跑了,而企業家看到野豬衝過來,反而會拿起柴刀和野豬搏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真正的企業家是無所畏懼的,企業家不是培訓出來的,他們是從商場上一路披荊斬棘殺出來的,企業家無所畏懼。

不管是鬱亮還是馬雲等企業家,他們認為職業經理人和合夥人的核心區別就是是否有共擔精神,那麼在這兩種制度設計下,為什麼職業經理人沒有共擔精神?

職業經理人的第一要求是什麼?專業,前面提到過職業經理人產生的原因之一就說明職業經理人要精通企業經營管理,資本也是要找到行業內專業的職業經理人,他是不放心把企業的經營權交到不專業的人的手上的。

那麼,合夥人的第一要求是什麼?

志同道合,價值觀一致,合夥人的第一道門檻一定是要認同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專業能力是放在次要位置的。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是基於共同目標做大事業,而職業經理人和公司之間是僱傭關係,公司可以更換其他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也可以離開,雙方一直處於利益博弈的關係。

從決策方式上來說,合夥人是共同決策,共擔決策的風險,例如阿里巴巴內部的合夥人委員會,就是合夥人決策機制。而職業經理人更多的是要求服務和執行,決策是公司高層的事,職業經理人只需要按要求執行就可以了,這也說明了人本資源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沒有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就是職業經理人沒有共擔精神的原因,職業經理人制制定的初衷是為了找到專業人士經營管理企業和代表資本處理和各利益相關方的合同關係,並沒把經理人納入共擔公司風險的體系中,所以制度設計也決定人的行為。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區別外,在做事風格、工作方式、工作側重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在“經理人與合夥人制度的十大區別”一文中也有詳細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合夥人制是對經理人制的升級

要實施合夥制,你必須讀懂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區別

我一直認為沒有一成不變的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當初用來解決資方和勞方之間矛盾的職業經理人制也遇到了瓶頸,這是必然的。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新經濟形態的變化、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衝擊、互聯網的侵蝕、新一代人類進入職場,知識與人才資本的崛起,這套古老的職業經理人制,其吸引力正在不斷減弱,在留住人才、選擇經營者、激勵經營者等方面已經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取而代之的是

平臺合夥制

合夥制是對職業經理人制最好的升級,企業導入合夥制,將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人才、更快的發展速度,更大的發展規模,並讓企業始終是正確的人坐在正確的位置上,保障企業基業長青。

關於合夥制,我在跟隨公司創始人兼PPS首席導師曾慶學博士從事PPS平臺合夥制管理諮詢這一年來,我總結了合夥制的十大優勢,擇日成文與大家分享。

也希望大家的企業早日升級到合夥制,最大化的激活人才,實現人本與資本共舞,讓人才與公司成為事業與命運的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