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 向深度廣度拓展

盛夏時節,京津冀攜手前行的足音鏗鏘有力——

科技創新券實現互認互通,憑藉一張電子券,三地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可跨區域共享科技資源;

京冀、津冀合作框架協議重點事項公佈,京冀、津冀分別落實45個重點事項和31個重點事項,涉及推進“通武廊”區域合作、共建蘆臺漢沽協同發展示範區等多個重點領域;

……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四年多來,對河北的影響是全方位、深層次、歷史性的。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河北舉全省之力推進重大國家戰略順利實施,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近期目標已完成,協同發展再出發。2018年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的開局之年。新時代新階段新起點,河北怎樣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推動河北高質量發展?

“紮實推進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將其列為三件大事之一,做出了明確而堅定的回答。

積極主動融入重大國家戰略,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7月30日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就已經熱鬧起來。幾百輛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整齊排開,商戶們緊張地裝運蔬菜、水果。

不遠處的會議室裡,來自國內頂尖設計院的工作人員也在忙碌著。高碑店新發地今年啟動建設二期工程,全球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呼之欲出。

疏解北京商戶5800多戶,市場輻射13個省份——運營不到3年,這個北京農批產業疏解的首個項目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4年多來,像這樣北京疏解、河北承接的精彩故事不斷上演。

“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猶如思想的燈塔,為協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河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增強“四個意識”,認真踐行“兩個維護”,把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持續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鞏固拓展工作成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去年12月24日召開的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強調,要堅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紮實推進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

今年4月1日,在河北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高度思考、謀劃河北的工作,積極主動融入重大國家戰略,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指出,要站位全局,瞄準差異化、互補性,開展與京津新一輪戰略合作,精準務實確定合作內容,放大協同效應。

今年6月12日至13日,王東峰、許勤率河北省黨政代表團先後到北京市、天津市學習考察,分別簽署了進一步加強京冀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和新一輪津冀加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推動河北高質量發展,其基已固,其時已至。

聚焦工作重點,深化重點領域,努力在交通、生態、產業協同上取得新成效

6月22日,京秦高速公路京冀、冀津連接線段工程通過交工驗收,標誌著京秦高速公路京冀、冀津連接線段項目具備通車試運營條件,又一條貫通京津冀的快速連接通道即將全面開通。

聚焦工作重點,深化重點領域,我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精心組織實施,努力在交通、生態、產業協同上取得新成效。

1092公里!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間已有11條高速“斷頭路”“瓶頸路”被打通,里程共計1092公里。今年,我省制定實施全省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推進津石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力爭太行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3796公里!這是未來京津冀27條城際鐵路連通後的規劃里程。目前,唐曹鐵路已通車運營,京沈客專、京張高鐵、京雄城際正式開工,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通勤圈初步形成。

延伸在三地間的,不只是公路鐵路,還有藍綠交織的底色。

京津冀攜手防治汙染、共護碧水藍天,構建起共建共享、標本兼治的生態保障機制,為永續發展奠定堅實根基。

河北啟動實施了京津保生態過渡帶、“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白洋淀和衡水湖綜合整治等重大生態工程,截至今年2月累計造林2082萬畝。前不久,我省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4個重點區域,基本形成護佑京津、雄安新區和華北平原,優化京津冀區域生態空間安全格局。

綠色在擴展,河流在變清,藍天在增多。生態環境部日前通報了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狀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 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為44.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

產業轉移對接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也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能。

今年5月18日,京津冀三地協同辦在北京聯合舉辦首次產業承接重點平臺推介活動,為三地乃至全國的企業搭建投資興業、洽談交流平臺。

在舉行推介活動的同時,三地協同辦還首次聯合舉辦了產業協同發展成果展: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100天時間,創造了世界同等規模汽車工廠建設史上的最快速度;繼建設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後,滄州去年與天津醫藥集團合作,規劃建設了天津·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

我省精準打造承接平臺,初步形成了1 3 34產業承接平臺體系。即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河北雄安新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張承生態功能區3大戰略合作功能區,以及34個專業化、特色化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平臺。產業一體化向更加註重區域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全區域優化產業佈局方向轉變。

優化產業功能佈局,推動錯位發展,“三區一基地”建設紮實推進

6月初,來自北京大紅門服裝商圈的800餘名商戶,參加了在白溝舉行的北京大紅門服裝招商推介會。推介會上,和道國際北方服裝廠家展貿城推出免租金3年、免物業費1年等多項優惠政策,吸引眾多商戶對接洽談。

來自省協同辦的最新數據顯示:依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滄州明珠商貿城等重點園區,我省吸引了來自原北京動批、新發地、大紅門的商戶簽約入駐,全省累計入駐北京商戶1.2萬餘戶。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河北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的步伐不斷加快。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第一次明確界定了河北“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功能定位。我省圍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充分發揮企業、項目和協同平臺作用,積極有效支持服務,優化產業功能佈局,推動錯位發展,加快“三區一基地”建設。

——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建設加快。

我省著力構建聯通全球、面向全國、服務京津、帶動周邊、發展自己的現代商貿物流服務網絡。其中,石家莊、唐山、邯鄲、承德4市被列為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石家莊市獲許2018年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並獲得8000萬元中央財政支持。

——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成績喜人。

推動產業轉移向縱深拓展,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張北雲聯數據中心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落地投產,《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印發實施。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入推進,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等一批國家級試驗區獲批,與京津合作共建各類科技園區55個、創新基地65個,吸引1400家京津高科技企業落戶河北。

——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試點,將22個縣(市、區)和6個建制鎮列為第二批省級試點。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全省各地廣泛開展“四美”(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五改”(改房、改水、改路、改廁、改廚),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進展順利。

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省分別研究制定了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三項三年作戰計劃,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明確了今後三年全省化解過剩產能的總體目標,決定實施“432511”工程,即壓減鍊鋼產能4000萬噸左右、煤炭3000萬噸、平板玻璃2300萬重量箱、水泥500萬噸、焦炭1000萬噸、火電150萬千瓦。

深刻的歷史性變革正在燕山腳下、渤海之濱、太行之畔激情演繹。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河北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思想落地見效。協同發展,未來可期!(記者 潘文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