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流拍地塊近800宗,財大氣粗的房企也有「缺錢」的時候?

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土地就像維繫生命的血液,甚至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大房企拿地是生產問題,小房企拿地卻是生死問題。拿不到地,沒有項目,算什麼開發商?但是,與這個觀點截然相反的是,今年以來,土地市場流拍不斷。

半年流拍地塊近800宗,財大氣粗的房企也有“缺錢”的時候?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二線城市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154宗;三四線城市經營性土地合計流標達到了629宗。半年多時間,全國流拍地塊就近800宗!這樣高的數量,顯然跟以往多家房企不惜為競拍一塊地出高價爭得頭破血流的場景大相徑庭,為什麼突然自然這些地塊就好像變得“沒人要”了呢?

半年流拍地塊近800宗,財大氣粗的房企也有“缺錢”的時候?

原因有以下這幾點:

土地拍賣底價不斷上漲 麵粉比麵包貴

土地市場堅持“寧可流拍,也要不斷提高拍賣底價,部分城市的地塊掛牌價格相比周邊房價偏高,出現“麵粉比麵包還要貴”的現象,房企拿地後風險增加。甚至會出現拿地之後無法在預期之內實現開建推貨,最終只能陷入兩難境地。

融資難度增大 房企現金流迎來考驗

在樓市調控的大環境之下,融資變得更加困難。原先房企可以通過各種融資渠道拿地,但是如今房企拿地的資金基本都是自有資金,雖然央行幾次降準,但是依然無法有效緩解房企對資金的飢渴,房企融資渠道逐步收緊,而銷售回款則是需要作為項目預收賬款被納入監管資金,只能按進度提取,賬上不能動用的錢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公司債大幅萎縮,信託規模增速下滑,中票保持穩定增長,海外融資規模大漲後續難度加大,現金流的考驗讓房企拿地變得更加謹慎。

半年流拍地塊近800宗,財大氣粗的房企也有“缺錢”的時候?

樓市調控密集加碼 房企對於樓市未來走勢判斷不樂觀

今年的樓市調控變得更加的密集,甚至可以說房地產調控已明顯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全面鋪開,而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7月已經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了各類房地產調控升級政策,累計超過40次,刷新了最近2年以來樓市調控同期紀錄。而年內,樓市調控已經累計超過220次!這樣頻繁的樓市動態變化,這也導致房企更為“謹慎”,樓市調控不斷從嚴更是讓房企對於未來樓市走勢顯得不樂觀,而不敢過於輕率的拿地,因此才有類似碧桂園追求“高週轉”的模式誕生。

半年流拍地塊近800宗,財大氣粗的房企也有“缺錢”的時候?

當然,土地的流拍也不等同於房企真的就是在勒緊褲帶過冬,對於大房企來說,拿地更多的是需要考慮到投資佈局的戰略意義,而對於小房企來說,拿地則容易關乎生死,稍有不慎就會被兼併。品牌房企在不斷追求市場規模的同時,增強了對未來風險的認識,換句話說,其實並非房企不拿地,而是在拿地的選擇上更為謹慎,更偏向於客戶資源集中的市場,比如說聚焦大城市相對成熟的區域和中小城市的核心區域,聚焦穩定的改善性需求,以及相鄰產業園區的自住需求,這樣才能夠獲得更高的週轉,保證淨利潤率而不是追求短期內的快速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