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低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工資低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01

昨晚,一個最近過得有些鬱悶的大四學妹在微信上找我聊天,說她再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就要畢業了,但還沒想好要何去何從,工作offer、留學offer她都拿到了,但都不是最心水的,現在的她看身邊考研的同學陸陸續續接到理想學校的擬錄取通知,開始有些猶豫要不要在家待業一年準備考研。

我跟她比較熟,知道她大概從大三開始就在為出國做準備,考雅思,考GRE,找出國機構…為此她放棄了考研的選擇,儘管她的學習成績很不錯。

前前後後忙了一年多的時間,投了很多學校,現在收到了德國一所學校的offer,學校不錯,但地理位置不太好,讓她總感覺缺了一股一定要去那讀書的衝動。

她說,她籤的工作呢是一家大型金融公司的數據分析員。在籤合同之前,她在那裡實習了三個月,她很喜歡她的工作內容,公司平臺也大,做得好的話應該會有不錯的晉升空間,但一開始上班的工資很低,壓力很大。因為工作任務繁重,離職率高,這家公司在網絡上的風評也很是一般。

聽她說完,我覺得有點納悶。大部分的新人工資都很低,離職率高也只能代表著有很大一群人不能適應這項工作,她既然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也有晉升通道,為什麼還要糾結,況且她還是個不怕吃苦的人。

最後她弱弱地說:“姐,說心裡話,我一直覺得工資低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這是句大實話,而且我知道,不止一個人有和她一樣的想法,於是,我跟她說起了另外一件事。

02

上個月我去了一趟深圳,見到了許多本科時候的同學,一年時間不見,大家的模樣沒有太大變化,雖然感覺沉穩了不少,但坐在一起還是能全程無尬聊。

我問他們工作生活順不順心,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對自己處境的吐槽。有的說工作很難做,每個月都有硬性要求,有的說領導不喜歡自己,有時候還會給自己下難題,有的說房租太貴,舍友很邋遢...不管他們如何形容自己的工作不如意,他們都閉口不提自己的薪資待遇,而對於即將找工作的我來說,我比較想了解的就是這一塊。

其中只有一個女生說了她工資稅後不到6000,一個月的房租2000,房子很小,為了分攤房租,她和一個女生一起睡一張床,也就是說,她一個月的工資拋去住,就只剩下了5000不到,其他的衣食行都靠著這幾千塊錢了。

她說完以後,其他的同學說,挺不錯的,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然後迅速地轉了個話題,怕再不終結這個話題就要在這種趨勢下談及自己的工資了。

工資低給人帶來的羞愧感不只針對某一個人,這幾乎是所有人都有的心病之一,即使是剛剛入職的新人,這也是絕大多數人在選擇工作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之一。

“工資低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03

我們為什麼會對“工資低”的事實如此諱莫如深?是因為工資低的話我們就養不活自己還是因為我們的家境清寒,需要多掙點錢來貼補家用,幫助撫養弟弟妹妹?

不是,至少大部分人不是。

小時候,我們經常聽到父母這樣說,"我聽XX說,X家的小孩畢業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工資很高,這個月還給他爸媽打了錢...“

”你要好好學習,將來找份好工作,才能掙大錢。”

長大後,發現自己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喜歡做的事,或是喜歡做的事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沉沒成本,給自己生活和精神造成很大的壓力,導致我們在擇業時容易傾向於物質上的安全感。

好工作有高工資,本來是一個充分不必要命題,但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的意識在不經意間把它變成了一個必要不充分命題“高工資才是好工作”。

如果恰巧我們還畢業於一所不錯大學,或者是讀了研究生,這種高成本背後的潛意識越發強烈,我們會越發把高工資當作選擇工作時候的第一標準,似乎只有工資高才能證明我們此前的付出是值得的,才能讓我們在身邊的人面前更加昂首挺胸。

於是,我們不能接受自己工資低的事實,當我們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有前景的工作時也會因為短期內的工資不高而讓我們開始懷疑這份工作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就像是學妹,無論她心底是否已經做出了選擇,她都還是會因為心理上的那道坎而退縮。因為自己成績好,一直也都說要出國,但是到現在都沒有拿到理想的offer,而那些成績沒自己好的同學卻考到了很好的學校。如果自己再找不到一份工資高的工作,她覺得自己就沒有了優秀的資本,會顯得格外失敗,被人看笑話。

我們聊完了以後,她說她比之前釋然了不少,感覺之前那麼糾結,想法那麼多其實都是因為自己被一些莫須有的東西困住了。

“工資低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04

對於工作來說,工資高確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關鍵是當工資,前景,處境等等所有碰撞在一起時,我們想要做出最優選擇的想法就會成為一個大難題。

就像是學妹,儘管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當一切不盡如人意時,會突然慌里慌張地想要去考研,嫌棄自己喜歡的工作,做出一些違反內心的行為。

工資低不過是她用來讓自己討厭這份工資的理由,其實她壓根就不在意自己能掙多少,對於她而言,喂得飽,學得到東西就足夠了。

我們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能力高低不一,選擇自然也會各不相同,但無論怎麼選,我們都要避免讓自己陷入盲目追求社會認同和簡單粗暴的順從邏輯中,避免讓太多非理性的因素佔據我們的思維。

如果我們連一塊扛餓的麵包都沒有,那麼我們勢必要先把自己的夢想打包存好,找一份能掙錢的工作,好好掙麵包。至少先給自己一個不被餓死的可能,其他的一切才有存在的意義。

如果我們只是在眾多相似於太多偏好的選擇裡難以抉擇,那我們確實可以去找一些比我們有經驗,看得長遠的長輩來給我們出謀劃策,適當地尊重他們的意見,而不一昧地把他們當老古董看待。

如果我們心底已經有了答案,而束縛我們的不過是別人的眼光,父母的擔憂,心理上的從眾,那我們應該至少給自己一個不被世俗束縛的機會,勇敢地去嘗試,畢竟很多事情做錯了有可以重來的機會,但最好的時光就那麼幾年,錯過了,也許我們就再也不會有年輕時的勇氣和鬥志去為了自己的真心努力一回了。

工資低算什麼呢?如果你真的為之付出過全力,就算虧盡所有,你依然可以是最驕傲的那一個。

“工資低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